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第2/6页)

那么,是不是写了一篇就矜持起来,不再写了呢?也不是。我们的笔是我们的武器。武器永远不该离手。我们必须经常练习。练习与发表是两回事。什么体裁都该练习,但不必篇篇发表。保持这个态度,我们就会避免粗制滥造,又足以养成良好的劳动纪律。我们的劳动纪律既要严格,发表作品的态度又要严肃。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作家应有的修养。这样坚持多少年,以至终生,我们是会有很好的成绩的:即使我们还不能成为伟大的作家,至少我们会作个勤劳端正的、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文艺战士。

我们必须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我们必须戒骄戒躁,克服自满。我们的修养不仅在有渊博的文艺知识,它也包括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坚决反对“文人无行”!

二多学多练,逐步提高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我学过写旧体诗。在那时期,我写过许多首五言诗和七言诗。可是,至今我还没有成为诗人。那些功夫岂不是白费了么?不是!我虽然到如今还没写好旧诗,可是那些平仄、韵律的练习却使我写散文的时候得到好处,使我写通俗韵文的时候得到好处。它使我的散文写得相当紧炼。我每每把旧诗的逐字推敲和平仄相衬的方法运用到散文里去。通俗韵文是与旧体诗有血统关系的,因而我写的通俗韵文在文字上还大致合乎格律。

上边举的例子说明一个事实:在写作技巧上,我们应当孳孳不息地学习。掌握的技巧越多种多样,我们的笔才越得心应手。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成为全能的作家,作到“文武昆乱不挡”。但是各种体裁的练习是对我们很有益处的。诗的语言比散文的更精炼,更有创造性。那么,练习写诗必能有利于写散文。戏剧需要最精密的结构和精彩的对话;那么,练习编剧必有利于写小说。就是练习旧体诗词,也不无好处。习作不一定能成为作品,但为习作所花费的时间并非浪费。多学多练不会叫我们吃亏。

这可并不是说我们应当见异思迁,看哪门发财就换到哪门去。我们长于写小说就写小说,不要看戏剧发财就改写剧本。发财致富与投机取巧的思想与我们的事业实在无法结合在一起,也不该结合在一起。我们要学的多,写的专。学的多了,十八般武艺件件都通了,我们的确可以既写小说,也写剧本;既写诗歌,也写童话。多才多艺是我们应有的愿望。这个望愿的实现仗着多学多练,下苦工夫。以名利观点去决定体裁的选择,结果是名不必成,利不必至,反会遭受失败。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文艺事业是商业化了的。作品介绍所和书店编辑会告诉作家,什么题材与形式最有市场。于是,刊物上的文艺作品在一个时期内都写同一事物。假若《我与鸡蛋》这本小说有了很大的销路,接踵而起的便是《我与鸭蛋》、《我与鹅蛋》……。这种辗转摹仿,目的完全在营利。这就葬送了文艺。

根据调查,我们的青年文艺爱好者也往往把别人的一篇好作品当作蓝本,照猫画虎地进行写作。这是摹仿。用彩纸剪成的花朵,不管色彩怎样鲜艳,总不会有生命。摹仿的作品也是这样。在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摹仿或者是不可免的,而且是不无好处的。可是,这只是习作的一个过程,正像我们幼年练习写字先描红模子那样。我们不该把这种习作看成作品。作品必须是个人自己的创作。因为青年们的写作经验还欠丰富,我们对他们的作品不应求全责备,但是我们也看得出,越敢大胆创造的青年作家才越有出息。一个青年作家的出现须带来一些清新的气息。创作必须含有突破陈规、出奇制胜的企图。在我面前的青年朋友们,在不同的程度上,的确都给文坛带来一些清新的气息,都多少写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人新事,我祝贺你们的成功!和你们在一起,使我感到骄傲!朋友们,保持住这清新的气息,继续不断地加强创造精神,你们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那么,一鸣惊人理当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愿望喽。不过,一鸣惊人并不只仗着有此愿望,而是仗着勤学苦练,多学多练。我们下多少工夫,便得多少成绩。没练习过游泳的而忽然成为全国选手,只能是作梦。我们若是一开始就想写出一部《神曲》或《战争与和平》,一定会使自己失望。《神曲》差不多写了一辈子!多少成名的作家,到了老年还修改他最初写的作品,或把最初的作品从全集中删去。我们多活一天,便多积累一些知识、技巧、思想和生活经验。它们不能忽然一齐自天而降,使我们忽然豁然贯通,忽然一鸣惊人。“业精于勤”,始终不懈,逐步提高,才是可靠的办法。创作是极其艰苦的工作。一鸣惊人的幻想是来自不要付出多少代价,就那么轻而易举地享了大名的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