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朕是孤家寡人!(第3/4页)

而且还不止是宦官,宫中的女子,也会千方百计的去争同榻共枕,诸如此类很多。

而这也是赵高敢恶向胆边生的原因。

唯皇帝论。

嬴政目光一黯。

他已知晓错在何处。

只想着改变,却未想着出新。

这只会让大秦宫廷陷入到无尽的混乱跟动荡。

与此同时。

也会加剧子女间的诸般矛盾。

嬴政目光深邃的望向殿外,思绪已落入到了两个儿子身上。

长子扶苏,少子胡亥。

他还依稀的记得,扶苏之母的模样,美丽聪慧又明朗柔美。

不幸的是,扶苏之母在生下第一个儿子后没有几年,便因受了风寒,一病去了。

那时候,扶苏还很小,浑然不知事,还在皇子学宫牙牙学语,那时扶苏再池畔咿呀念着《诗》,有两句为他听见了。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他感慨之中,便为这个长子取名为扶苏。

扶苏者,小树也。

山上生满小树,洼地长满荷花。

而正如《诗·郑风》中的诗词一样,儿子慢慢地如同小树般长大了,伟岸的身架,明朗的秉性,极高的天赋,都像极了自己,他为此还很是欣慰了一阵。

只是他对扶苏唯一的缺憾,便是扶苏过于宽厚善良了。

自然,对于寻常臣民子弟,宽厚善良绝非缺憾。

然对于一个有可能成为君主的人,宽厚则多少有些教人不踏实,不过若论这二十几个子女中,最有器具的,再朝野最有声望的,无疑还是扶苏。

为此,嬴政总体还是满意的。

除了扶苏,他诸多子女中,最熟悉的莫过胡亥了。

胡亥的生母是不是胡女,他早已记不真切了,胡亥因何得名,他也记不得了。

他唯一记得的,便是这个少子,从小便有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毛病,外精明而内混沌,经常昂昂然说几句像模像样的话,但若是细细观察,便会发现胡亥的双眼是一片迷蒙混沌,根本不知其意,也不知所以然。

读书不知其意,军事不明其道,言不应,却又大言侃侃,总教人觉得那根心脉搭错了。

不过正因为此,胡亥却是给他带来了不少乐趣。

诸多子女中,他也最喜欢胡亥。

只是如今……

随着章台宫事变发生,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一切也都不一样了。

原本活灵活现,如活宝般的胡亥,终究是多了算计,也多了野心,不再是过去那般迷蒙,而扶苏羽翼渐丰之下,也生出了各种的心思跟想法。

总不一样了。

不过想着扶苏等诸兄弟,依旧肯在这时为胡亥出言,嬴政也颇为欣慰。

在这后宫秩序不复,一切都充满混乱之时,他的这些儿女依旧能团结一心,实属是非常难得。

一念至此。

嬴政的沉郁心绪舒缓了许多。

这时。

嬴贲端着一个铜盘进来了。

铜盘里装着清粥小菜,如今他的身体,已吃不下那些大肉了。

嬴政让宦官将铜盘呈上。

嬴贲有些心疼道:“陛下,殿下身体似有些吃不消了,要不还是让殿下退下吧,或者让其去阴凉处歇息一会。”

嬴政目光一沉,冷声道:“不用,他们既然喜欢晒,那就让他们晒好了。”

嬴政根本不为所动。

见状。

嬴贲一脸苦涩。

嬴政吃的很慢,可谓是细嚼慢咽。

等将盘中食吃了个半饱,便停了下来,将铜盘放置一旁,继续看起了奏疏。

好似根本未将扶苏等人放心上。

殿外。

扶苏的身子摇摇欲坠。

他的脚已经有些跪不住了,脸色更是通红,额头汗如雨下,浑身更是滚烫,口中更是微微喘着粗气,眼神甚至都有些迷离,带有几分恍惚。

公子高等人也不太好。

只是见扶苏坚持着,也一并坚持着。

扶苏用手大力的掐了一把大腿,一阵吃疼,让人激灵了一下,又重新挺直了背脊。

他不能倒下。

若是倒了,胡亥恐就死了。

正如嵇恒说的那样,大秦是承受不住‘弑子’的代价的,一旦开了这个先河,日后整个宫廷又岂能消停?到时内争频频,兄弟阋墙,互为仇雠的情况,将会不断发生。

大秦承受不起。

他作为始皇长子,扶苏兄长,让他坐视不管。

他做不到。

即便父皇有怨,心有怒火。

他也必须要劝。

事关大秦稳定,他责无旁贷。

又不知过去了多久,扶苏眼前已有些昏黑了。

身子已完全支撑不住。

头不住下垂。

但每次又倔强的抬起,始终不肯让头栽下去。

就在扶苏再一次抬头时,眼前陡然浮现了一个身影,见到这道身影,扶苏一下精神不少,再度用力的挺直了腰肢,高声道:“儿臣扶苏,恳请父皇给胡亥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