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3页)

在此基础上,楚溪客还做了小小的创新,他让木匠和石匠把木料、树根、大理石等雕刻成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的模样,想试试销路如何。

毕竟,西域人喜欢丝绸和瓷器,不就是因为这些东西精美又独特,可以彰显他们的贵族气质吗?那精雕细琢出来的工艺品指不定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事实证明,他想对了。

其中一位天竺商人,就看上了根雕店里的一件弥勒佛像,激动地想要买下来。

虽然这个时代的佛陀形象和楚溪客的设计大相径庭,但弥勒佛乐观、豁达,充满智慧的意象是可以超越语言和时代被理解的。

同样大受欢迎的还有“飞天像”、“神女像”、“送子观音像”等。一时间,这些卖工艺品的小店反倒超过了瓷器和丝绸的受欢迎程度。

因为便宜啊!

一块红宝石就能换十个根雕或石雕,西域人忙不迭地挑选着,店员们也笑开了花,大家都觉得自己赚到了。

当然,也有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一心直奔美食街的。比如,那个看上去最年轻、最有钱的勃律商人。

他从街头走到街尾,看到什么都想吃,吃到什么都惊叹连连。尤其是奶茶。

“这个奶茶好喝!比冲水的还甜还美味!有干干的葡萄,还有核桃果!哦……”

后面用优雅的勃律语咏叹调念出一大串不知道是诗还是经文,随行的通译都没听懂。

念到激动处,勃律商人突然抓起店长的手,么唧,亲了一口。

周遭一片哗然。

这位店长正是当初在长安培训时得了头名的翟三娘,姜纾打算撤离长安时找员工们谈话,翟三娘也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和楚记共进退的。

这姑娘性格直爽,做事却细致,心性也善良,无论和其余店员还是跑腿小哥,甚至附近的不良人、金吾卫等相处得都很好。

因此,开在三关口的第一家奶茶店,楚溪客就任命她为店长了。

翟三娘被调戏,其余店员又气又心疼,当即把巡逻的武侯叫了过来。

武侯们早就得过楚溪客的吩咐,优先保护妇人和孩童的安全,因此听说有小娘子被调戏,乌拉拉来了十几个人,将勃律商人团团围住。

这位年轻的勃律商人吓得脸都白了,慌忙用蹩脚的长安话解释:“就、就是好吃,感谢,是感谢!”

为首的武侯是个性格刚正的年轻人,他把翟三娘护在身后,气愤道:“这话留到市舶司再说吧!”

市舶司,是楚溪客设置的专门处理互市纠纷的衙门,司长性格强硬、手段了得,凡是进去的人,不管是西域人还是平川人都会剐一层皮下来,下次再不敢犯。

翟三娘连忙上前,递给武侯们一个感激的眼神,然后说:“兴许是误会,请让我问他两句,可好?”

为首的武侯点点头。

翟三娘看着勃律商人那张异于中原人的脸,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但她还是鼓起勇气,问:“你方才说,那是……感谢?”

勃律商人忙不迭点点头:“是是是,是我们勃律的礼节。”

翟三娘转头对身后的店员说:“去那边的根雕铺子找个勃律人问问,看看此话是真是假。”

店员一路小跑着去了,很快又跑回来了,然后红着脸说:“确实如此,不仅有握手礼,还、还会……亲脸。”

这话一出,在场的小娘子们脸都红了。

翟三娘耳根发烫,但看到自己身上的楚记制服,还是努力维持住镇定,说:“看来的确是误会,抱歉,是我们武断了。然则,无论本店店员还是这些武侯都是为了保护我,希望贵客不要怪他们,若你因此而告到市舶司,那就只说我一个人的名字吧!”

说着,便指了指制服前的胸牌。

勃律商人凑过去瞅了瞅,摇摇头:“看不懂。”

“你还真想告啊?”一个店员小声嘟囔。

“不告不告,就是看看。”勃律商人好脾气地笑笑。

纯粹而充满少年气的笑,让翟三娘心情放松下来,继续道:“还有一句忠告,想说给贵客听——当初平川商人出关时,殿下再三叮嘱,让他们无论到了何处,都要遵守当地的习俗,善待女子与孩童。如今,贵客身处平川境内,也希望您能将心比心,遵守平川的规矩。”

年轻的勃律商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一瞬间仿佛感受到了被母亲和姐姐们支配的恐惧,就……只有乖乖点头的份了。

翟三娘看着他乖巧的模样,最后一丝不满也散了,屈膝行了一礼,转身回了店内。

她让店员们做了十几杯全家福奶茶,送给武侯们。

武侯们纷纷摆手:“都是给殿下当差的,娘子不必如此。”

翟三娘笑笑,说:“这是我个人请的,若不接,下回我反倒不好意思再劳烦诸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