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番外(第6/6页)

须臾,漆黑的琴楼里响起了一声悲凉的琴音,琴音裹风,直上云天。

起风了,要起风了。

(第三册 齐鲁卷•完)

注释:

1.大河,即黄河。《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2.女闾,春秋时齐桓公设于宫中的淫乐场所,后世以指称妓院。

3.令尹,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

4.三桓,指的是鲁国三大世家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他们三家同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世称三桓。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出自《论语》,大意为: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会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出自《论语•阳货》。

7.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

8.蠵(音同“息”)龟,海龟的一种,又称红海龟、赤海龟,体长可达一米。中国古代神话中经常会出现它。

9.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10.箪,音同“单”,古代盛饭的圆竹器。

11.人牲,祭祀神鬼时杀戮活人做祭品,被杀的祭品叫“人牲”。原始社会到春秋前期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到了春秋中后期、战国时,中原地区就极少出现用活人祭祀的情况了。

12.原句为“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出自《论语•雍也》。欺:欺骗。罔:愚弄。

13.出自《论语•子张》。

14.束脩,通常为十条肉干。古时,男子年满十五岁入学时把束脩送给老师作为学费。后来“束脩”也用来指代入学。束脩礼,是古代学生和老师初次见面时行的一种礼仪。

15.卜商,字子夏,世称卜子,孔门十哲之一。晚年时,曾在魏国西河一带教学,开创了“西河学派”,培育了大量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李悝、兵家重要代表人物吴起都是他的弟子。

16.出自《论语•泰伯》。这是一句尚有争议的句子,因为断句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17.作者按:古人有名,有字。端木赐,字子贡;颜回,字子渊;卜商,字子夏;冉雍,字仲弓。孔子称呼弟子直呼其名,师兄弟之间是平辈,故称字。

18.作者按:这一年,是公元前481年;这一年,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去世;这一年,鲁公和季孙氏拒绝出兵伐齐;这一年,孔子停写《春秋》;这一年,距离孔子逝世只有两年。

19.公孙得,宋元公曾孙。宋景公无子,便将公孙得养在宫中为嗣。

20.《樛木》选自《诗经•国风•周南》。樛木,由于攀缘植物的缠绕累赘而向下弯曲的树木。樛音ji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