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第十九章 巫童归秦(第6/6页)

“你喂完马了?”听到身后有声响,我料想肯定是喂完马回来的黑子。

“呃——我没去喂马。”此刻站在我身后的竟是那位吐得一塌糊涂的黑衣男子。

我起身想要行礼,男子摆手微笑道:“坐着吧,小心摔下去。”

“贵人好些了吗?”我问。

“我这会儿上来,就是想和小童道谢的。多亏了你的药,这一路总算没遭什么罪。”黑衣男子用手扶着青瓦在我身边坐下。

“幸好贵人没事,不然巫士肯定饶不了我。”

“明夷就爱大惊小怪,你不要理会他。小童,你的眼睛怎么和白日里不一样?”黑衣男子指着我的眼睛好奇道。

“生来就这样。若贵人觉得古怪,我就把脸转过去。”我收了笑容,把脸朝旁边侧了侧。

“小童别恼啊!月下碧眸又不是坏事。”男子温柔地笑着,像哄孩子似的把脑袋探到我面前,“小童可听说过我们晋国有个文公?”

“自然听说过,他是两百年前称霸天下的有识之君。”

“对,就是他。传说文公的生母是狐氏一族的族女,她和你一样也有一双月下碧眸。便是文公自己,虽名唤‘重耳’,实则却是重瞳之人。”

“重瞳?”

“是啊,就是一颗眼珠子里有两颗瞳仁。传说这样的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能平乱安民、兴邦定国。”

“一颗眼珠子里怎么能有两颗瞳仁?贵人胡说,拿我小童逗乐呢!”

“小儿不信?两百年前,你们秦国的穆公可是信了。”黑衣男子得意一笑,伸手撩起腰间的一串组佩,将其中两枚长形的玉佩握在手中轻轻一敲,然后和着白玉相击之声唱道,“弈弈恒山,八鸾锵锵,狐氏生孙,在彼呕夷,其阳重瞳,兴国兴邦……”

“贵人唱的是什么曲子?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这是两百年前秦穆公的夫人、晋文公的妹妹伯姬唱给秦穆公听的《竹书谣》。这歌谣据说是青竹皮中所生,是为天神所作,只为平定晋国‘骊姬之乱25’。秦穆公就是因为听了这首《竹书谣》才相信文公乃我晋国天定之君,所以发兵助他归国继任国君、平乱安民。”

“原来这世上还有青竹生字这样的奇事,贵人知道得可真多。”我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赞道。

男子见我夸他,越发得意。他放下手中玉佩,凑到我耳边神秘兮兮道:“更奇的还在后头!十几年前,晋国范氏、中行氏作乱时,据说狐氏先祖的墓前原本生有《竹书谣》的青竹旁又长了一棵竹子,竹身上也有形似字迹的纹路,于是守墓的鲜虞人又新编了一首《竹书谣》。只可惜,鲜虞国后来为赵氏所灭,那半首《竹书谣》也就失传了。”

男子说到这儿,面有惋惜之色。我于是打趣道:“失传了也不怕,上次生孙,这次定然是生女咯!”

“哈哈哈!”男子听我这样一说,也笑道,“照你这么说,上次兴国,这次岂不是要亡国了?”

“嚯!天下怎么有贵人这样说话不知忌讳的人?贵人是晋人,那两个字可说不得!”

“哈哈哈,小童说得极是!胡言,胡言。”男子捂着嘴,忍着笑看着我。

我绷不住脸,也呵呵笑了。

“好了,我也该下去了。待久了,恐怕又要犯晕。”黑衣男子笑着站起身,拍了拍手。

“贵人要怎么下去?”我看他脚步虚晃,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就从屋顶上倒栽下去。

“没事,我慢慢爬下去就好了——”黑衣男子话音未落,只听得屋檐底下传来明夷无奈的声音:“你们把他给我弄下来。”

“明夷,无妨,我行的!”黑衣男子冲屋檐底下喊了一声,兴冲冲地撩起下摆,可还没等他迈出一步,两个青衣卫士就纵身跃上了屋顶,一边一个把他架了起来。

“我刚刚就是自己爬上来的,你们别,我……”两个卫士完全无视男子的挣扎,二话不说就托着他跳了下去。

“《竹书谣》?”我看着头顶明月,扬唇一笑,只觉这体弱多病的男子是个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