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第4/4页)

[1]引文见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寄语波谢洪尼耶人》。波谢洪尼耶是谢德林的《波谢洪尼耶往昔》和《波谢洪尼耶故事集》中的一个地名,这是个落后、愚昧的地方。此句的全文是:“作家不是田鼠,躲在漆黑的耗子洞里履行天赋的使命,而是人,是社会的、群居的人,一个作家只有当他确信自己的良心同他人的良心一致的时候,才会充分感到欢乐。”——原编者注

[2]拉脱维亚海港,滨波罗的海。

[3]爱德华·德克(1820—1887),荷兰作家。生于船长家庭。曾在爪哇任官职多年,因公开谴责荷兰殖民主义被解职。回国后在报刊发表文章,揭露殖民主义罪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马克斯·哈弗拉尔》,反映荷兰殖民地居民所受的压迫,揭露资本家和殖民地官吏的罪行。散文集《情书》《观念集》和剧本《皇家学校》对资本主义社会也有所批评。

[4]此处之尼德兰系指荷兰。

[5]1566年,尼德兰(其时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东北部)爆发了反天主教会(西班牙统治尼德兰的主要支柱)的“圣像破坏运动”,随之掀起反西班牙统治的武装起义,尼德兰人民组成“海上乞丐”和“森林乞丐”游击队,从海上和陆上打击西班牙人。此处之“乞丐”即指此而言。

[6]梯尔·欧伦施皮格尔是比利时作家科斯特(1827—1879)所著《欧伦施皮格尔的传说》一书中的主人公。

[7]这是引用梯尔·欧伦施皮格尔讲的一句话,他曾说过:“克拉阿斯的骨灰在敲击着我的心。”克拉阿斯是梯尔的父亲,死于西班牙人的火刑,梯尔将其父的骨灰缝于囊中,终生挂在胸前。

[8]凡·高初期用色较暗,如《吃土豆的人们》。1886年去巴黎,受印象画派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先用点彩画法,后来变为强烈而响亮的色调,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块表达其主观感受和激动的情绪。

[9]维克托·埃利皮季弗罗维奇·鲍里索夫-穆萨托夫(1870—1905),俄国画家。作品遵循外光画原则,富有装饰性。

[10]高更(1848—1903),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11]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俄罗斯作家,善于刻画儿童心理,擅长描绘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