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掩泣空向(第6/18页)
太子被打傻了,看见母亲全然没了以往的威仪,哭得几乎厥过去,他心里针扎一样的痛。左右为难着,踌躇了下奋力把剑掼在金砖上,屈膝便跪在皇后面前磕头,哽咽道:“请额涅保重凤体,要是气出个好歹来,儿子磨成粉也难抵罪了。”
皇后不管他,扫了眼殿门上的人,转身对景仁宫总管太监郑宽道:“刚才的事儿,谁也不准泄露半句,要是叫本宫知道了,仔细祸及全家!总管,这事儿交给你办,办得好,大家有赏。办得不好,本宫唯你是问,听明白了?”
郑宽不敢有误,忙打袖应个嗻,回身使了眼色,众人领命纷纷退到值上去了。
皇后叹息着扶起太子,哀戚道:“事到如今诸事都看开吧,你对人家满腔赤诚,人家拿你当枪使,攀上了高枝儿转手就把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咱们自己吃个哑巴亏,就算了吧!好好坐稳了太子的宝座,将来有朝一日君临天下,要什么得不着?别说一个锦书,就是一百个一千个,你要,还不是手到擒来?”
太子窝在炕上摇头,“锦书只有一个,错过了,今生再不能遇上了。”
皇后的嘴角忍不住地往下耷拉,无奈地看着他,只觉已经束手无策了。太子活泛,大好的年纪,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何尝在他脸出现过苦大仇深的神情?现在呢?面色倦怠,发髻散乱,颊上还有五个鲜明的指印,哪里还有储君的做派,简直像个大牢里的囚犯!
皇后生他时太年轻,隆冬时节大雪纷飞,皇帝那时在工旗键锐营里,虽然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守在边上,她仍旧没有半点底气。头胎男孩儿生起来着实受大罪,痛了两昼夜,最后又是扎针又是含参片,眼看着不成了,孩子倒生下来了,只是她伤了元气,之后再怎么都没法子怀上了。
只这么一个宝贝,是她全部的心血和寄托。他要是受了委屈,那比用刀扎她还痛。皇后恨透了皇帝,他算什么父亲!父者,矩也。他教化万方,自己却是身行不正,还有什么面目为君父!
皇后说:“你皇父明儿要颁恩旨了,定了傅浚家的小姐为太子妃。你听额涅一句话,君命不可违,娶便娶了,世人都打这儿过的。什么爱不爱的。拜了堂入了洞房,两个人一条心,自然就好了……”
皇后还没说完,太子又是一蹦三尺高,像困兽似的在地心团团转,梗着脖子粗着嗓门的低吼,“儿子绝不依!要是再逼我,我豁出一条命去,干脆反了朝廷,也学学皇父当年黄袍加身!”
这话一出口把皇后吓住了,她耳里嗡嗡作响,登时满世界天旋地转,只惶惶道:“你放肆,这话能混说么?你要自寻死路不成!”
太子渐渐冷静下来,不过脑子说出来的话,未必就不足取,他突然发现这其实是个很好的出路。他拧眉沉思起来,冲皇后扬起了唇角,“额涅,与人为奴,怎及自己自在为王?儿子回头就找舅舅和豫亲王去,他们掌管着禁卫军和上书房,儿子得他们相助就成了一半事儿。”太子切切看着皇后,“额涅,您会帮儿子吧?请额涅从中斡旋,儿子登了大宝,您就是皇太后,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不用担心儿子的兄弟们夺嫡,也不用装着笑脸子和那些妃嫔们周旋,额涅!”
皇后控制不住地打颤,喃喃道:“你疯了……你疯了!这话再不许说了,我只当你魇着了,是胡言乱语。”
“额涅,儿子清醒得很。”太子眼里是望不到边的仇恨,他说,“儿子决定的事绝不更改,您帮我我要办,您不帮我我也要办。儿子可不是唐朝的寿王李瑁,皇父抢了儿子心爱的人,我咽不下这口气!儿子就是死,也要死得其所。额涅帮我,儿子感激您;额涅眼瞧着我死,儿子也绝没有半句怨您的话,请额涅自行权衡。”
皇后猛在他背上捶打了几下,“你这不是逼我是什么?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能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她瘫坐下来抽泣,“大祸临头了,湛儿,你这会子怒极攻心,还是缓缓再说吧。等明儿……”
“明儿要颁恩旨了,”太子喟然长叹,“明儿儿子另有打算。要把锦书讨回来是不能够了,我知道皇父绝不能放手,我只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额涅,不是儿子不孝,是皇父不念父子情,儿子是没办法。”
太子说着,传秦镜来更衣,打发人上乾清宫瞧了,说皇帝已经起驾往养心殿去了,他整了整头上的紫金冠,对伺候文房的太监道:“备笔墨,皇后娘娘有家书要写。”
皇后站在和玺彩画下,景仁宫飞扬的殿角像雄鹰张开的双翅,殿角的哨瓦抑扬呜咽。这条路一旦走上了,就再也回不了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