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小市口

杨继宗和云瑛带着宝儿出宫时,却被告知玄武门那边有事封了路,只能改道走东华门了。小宦官说:“我们主子已经派人到玄武门外去叫轿马和随从人等,让他们径从宫外来东华门外与三位聚齐。”态度倒是比来时恭敬了许多。

七绕八绕出了东华门,过了御河桥,两个送行的小宦官告退回宫,却还不见老麦和杨二过来。此时就见前面的空地上聚集了许多人众,喧喧嚷嚷,似在等候什么热闹。

杨继宗道:“今年立春在午初时刻,莫不是官府要在此处行打春之礼?”

云瑛道:“打春牛,我在大同也曾见过,这京城里打春却不知是怎样个闹法。”

这时就见一众官吏已经先围出了一个四五十步见方的场子,有皂吏在四边把守,看热闹的百姓都只能在四周观看。有执事的在正东方向设了一处祭坛,坛前铺了地毡。随着一阵鼓乐之声,从东安门那边走来一队官员,全都是乌纱圆领,气势不凡。为首一人身穿绯袍,胸前是孔雀补子,带领众官员先在场子边上站定。

杨继宗对云瑛说:“这为首的乃是顺天府的正堂。”

又见执事抬出一座纸糊的神像,放在那祭坛上。那神像只有三尺多高,是个童子形象,头上扎着抓髻,欢眉笑眼。在祭坛右方场子正北面,又安放了一座泥胎彩绘的神牛,与真牛大小相当,身上却是画得红红绿绿。神像安放已毕,鼓乐又起,那顺天府尹带领众官员在那童子神像面前先是恭敬拜了四拜,起身又祭了三杯酒,重新又伏地拜了四拜。

杨继宗道:“这是拜芒神,又称太岁。下面就要鞭打春牛了。”

那些官员拜过芒神,才集体转身向着北边的春牛,也是四拜已毕,分别站立在了春牛两旁。有随从为各位官长递过了竹鞭、木杖,才听礼赞官拉着长声喊道:“长官击鼓!”顺天府尹就将一面堂鼓击了三下。礼赞官再喊:“鞭春!”这才由府尹带头,众官员一起用鞭、杖击打春牛。土制的春牛并不禁打,不一时就破碎了,却从牛腹中掉落出许多五彩的小牛来。外面观礼的百姓一阵欢呼。

这一套正式的仪礼不多时就结束了,有执事官吏捧了芒神和五彩小牛去供奉到城隍庙,顺天府尹等官员乘轿离开,这边百姓迎春的热闹却才开始。

官吏们刚刚退去,一些脚快的后生已经冲入场中,去抢那刚才打碎的春牛碎片,抢到一块带些彩色的泥片就忙袖了,欢天喜地捡了个元宝一般。春牛立时被抢得干干净净,京城中各街各坊的游春队伍就从四面八方汇集进来。各队队首都有四人抬着的一头春牛,形态、花色各有不同,却都要比刚才官府的那座牛神精致许多。跟在春牛后面的后生全都是彩衣彩帽,有的手持锣鼓响器,有的打着五颜六色的旗幡,彩旗上又绣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各式字样,并不断高呼口号,喊的也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呼百应,节奏分明。

这些游春的队伍虽多,倒也不混乱,大概按着先后顺序分别进入方才行鞭春礼的场子,在场中敲锣打鼓转上一圈,再沿着东安门大街鱼贯向东而去。杨继宗听旁边的一位老者说:“这些后生都好不强壮,这般打打闹闹的要走半个京城,最后要把春牛送到西城闹市口城隍庙里,要走上十几里路。”

游春的队伍各自争妍,旁边看热闹的百姓也不闲着。早有人在边上点燃了鞭炮,一时硝烟弥漫。也有各自拿一面锣“当当”乱敲的,也有跟着游春的一起高喊口号的,还有一些小童在兜里装了黄豆、黑豆,纷纷投出去打那些春牛,说是击中了可以防治痘疹。

此时又有一队进入场内,更引起一阵轰动。原来那队伍抬的春牛颇不一般,那牛头带着机关,一面前行,牛头就跟着左摇右摆,两只黑眼珠还不停转动;再走了几步,牛嘴里还吐出一些五彩纸花来,被风一吹,飞扬四散。

众人见这春牛制造得奇巧,都拥上去细看。杨继宗与云瑛拉着宝儿此时正在旁边,被人一拥,却把宝儿脱了手。杨继宗连忙要上前拉住宝儿,身前却被一人正好挡住,偏那人又生得高大,全然遮住了杨继宗的视线。杨继宗不免着急,赶紧从那大汉身后绕开,再看时,宝儿穿着大红斗篷已被人群挤到几步之外。他也顾不得礼貌,用力推开看热闹的众人,好不容易才来到宝儿身后,一把拉住那孩子。

正要回身再找云瑛,身边却有一个妇人高叫道:“你拉我孩子作甚?”杨继宗才又看这穿红斗篷的儿童,哪里是宝儿,却是另外一个男孩!

杨继宗这下真急了,也顾不上道歉解释,放开那个男童,再向四方张望,但人堆中一片拥挤喧闹,哪里还有宝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