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5页)

瞿陈氏笑得合不拢嘴:“都好!都好!”又指着那对母女问冯伯玉,“那边可是冯夫人和冯小姐?”

冯伯玉称是,笑着引了母亲和妹妹过来与瞿氏母女认识。

冯夫人似乎不太善于交际,说话时束手束脚的,处处透着小家子气。冯小姐却比母亲爽朗许多,一笑时露出两个深深的梨涡,甜甜地直管瞿陈氏叫:“瞿伯母。”又拉着沁瑶自我介绍:“我叫初月。”

沁瑶以往曾听哥哥提起过,冯伯玉父亲早亡,家中只得一个寡母并一个妹妹,当年父亲死后留下一些薄产,冯伯玉小小年纪便支应门户,不但将父亲留下的家产打点得妥妥当当,还一路顺风顺水考到了长安,说起来颇为不易。

眼见得冯初月热情开朗地跟她打招呼,沁瑶忙也高高兴兴地回应:“我叫沁瑶。”比对下来,两人同年所生,冯初月只比沁瑶大两个月。

说话时才知道,前些日子冯伯玉托人变卖的家乡田产和铺子有了着落,冯夫人和女儿拿着卖田所得的银钱来长安投奔冯伯玉,往后便要在长安安置下来了,这两日正四处看宅子。

“这样再好不过了。”瞿陈氏笑着对冯夫人道,“伯玉年少有为,被皇上钦点了在大理寺任职,若能在长安置办宅子,把你们母女俩安顿下来,也省得一家人两地分隔,牵肠挂肚的。”

“可不是。”冯夫人连连点头,再多的交际场面话却说不出了,只一味笨拙地应和着瞿陈氏。

冯伯玉在一旁不着痕迹地替母亲圆着场子,三言两语便化解了母亲言语上的尴尬。

两家人既然遇到了一起,瞿陈氏有意跟冯夫人交好,便提议在附近找家味道不错的食肆,也好请初来乍到的冯家母女尝尝地道的长安美食。

沁瑶欣然附议,她许久没听到平康坊那几桩案子的进展了,正愁没机会跟冯伯玉打听呢。

恰好云容斋附近有家飘香楼鹅鸭炙做得不错,冯伯玉来这吃过好几回,印象颇佳,便笑说要请瞿陈氏等人去飘香楼尝尝鲜。

进了店内,冯伯玉斟酌着点好了菜,看着沁瑶道:“好些日子没见你了,最近跟你府上那位老先生功课学得如何?”

那日大理寺之事被皇上下了封口令,一点风声都没透出来,冯伯玉显然并不知道沁瑶受伤之事。

沁瑶跟母亲暗暗对了个眼色,也不点破,只笑道:“这些时日傅老先生抱恙,大半时候都让我自行温习功课,笛子却是撂了好一阵未学了。”

冯伯玉目露隐忧,道:“这可怎生是好,下月你便要去云隐书院读书了,功课可能应付得来?”语气中满是关切。

沁瑶还未答话,冯初月在一旁好奇地开口了:“阿瑶妹妹,你要去书院读书了么?我早前听哥哥说过长安有一座女子书院,是不是就是你要去就读的那家云隐书院?”

沁瑶点头:“正是。”

冯初月似乎很是羡慕:“书院里都教些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曲赋?”

沁瑶万想不到冯初月会对云隐书院产生兴趣,怔了一怔,笑道:“这家书院已封禁了二十余年,近日才重开招揽学生,我对书院里的章程也没个头绪。也许就像你说的那样,教些琴棋书画吧。”

冯初月出了一回神,转头看向冯伯玉,推着他的胳膊撒娇道:“哥,我也想去书院里学学东西。”

冯伯玉露出为难的神色,耐着性子对冯初月道:“这云隐书院是皇家所办,所招学生俱为当朝三品以上官员之女——”言下之意,你哥哥还不够品级。

冯初月难掩失望,好一会,才悠悠地叹口气,托着腮道:“哎,长安好是好,就是规矩太多,处处都拘着人,不若我们原州自在。”

沁瑶觉她性子率直可爱,噗嗤一笑,刚要拿话开解,楼上正好有人下来,看见沁瑶,咦了一声,出声唤道:“瞿小姐。”那声音软软糯糯,带着股怯生生的味道。

沁瑶闻声一望,起身招呼道:“秦小姐。”

秦媛还是一副弱不经风的模样,气色倒比上回在大隐寺时好了许多,穿了件翡色襦裙,披着同色羽缎披风,身姿娉婷,身旁拥着一大群丫鬟仆从。

冯氏母女似是从未见过这等豪门千金出游的阵仗,忙跟着沁瑶手足无措地起身,尤其是冯母,手脚都不知如何摆放了。

冯伯玉暗暗叹气,拉了母亲落座,低声抚慰两句,冯母脸色这才见转。

秦媛看了看沁瑶身边的冯伯玉等人,犹疑片刻,走过来红着脸对沁瑶道:“上次的事本该我亲自登门拜谢,但我回府后便病了,这两日方能出得了门——”说着又顾忌地看一眼冯伯玉等人,压低嗓门道:“你可好些了?”

沁瑶心里闪过一丝怪异的感觉,怎么才半月不见,秦小姐的待人接物功夫圆熟这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