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潜阴(第3/4页)

便在石窟的正中央,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方圆一尺之地,张开了无数蜂巢似的小孔,淡淡的雾气正从小孔中冒出来。

雾气之下,是一闪一缩的隐隐青芒,最盛时,仅高出地面半寸左右,无数道这样的青光合在一处,彼此牵连融通,忽起忽落,乍一看去,倒似一团青白色的火光,烈烈燃烧。

李珣看直了眼!这,这可是阴气浓郁到极致,水火转化而生就的最天然阴火啊!

他已经可以肯定,在这些小孔下面,必然有一处因阴气集聚,稠而化实的阴泉泉眼;水火相济,才能生出如此异相。

这何止是百阴之地?便是千阴、万阴,他也信了!

这也不知是经过了几百万年的阴气积聚,又从未受到过干扰,才形成这么一处宝地。

看看这个密封的石窟,恐怕是阴气蒸腾,长年腐蚀所化,按照这个势头下去,再过数百上千年,待这个石窟被腐蚀透了,外界元气进来,与这浓郁至不可思议的阴气一撞,阴阳交迸,怕是天崩地裂,也是等闲事了!

“消去这阴火锋芒,也算一件功德!”

他微微一笑,笑容里却有些自嘲。面对这种声势的阴火,他也不敢怠慢,在观察了周围的情形之后,便开始在洞窟四壁,刻画起符纹来。

他初步的构想,是准备以精纯的阴气为动力,以天冥化阴珠为转化的枢纽,再以幽一和幽二作为缓冲,最后才将已进一步纯化的元气注入体内,形成一个由外而内的流向。

接下来,他又必须将这股新生的元气初步炼化,再度反哺入幽一和幽二体内,透过这股精纯的元气,达成更广泛的气机感应,最后,将元气封入天冥化阴珠内,达到修补其创伤的目的。

几乎无穷无尽的阴气,提供了李珣巨大能源,李珣就可以运用它,进一步达成与两个幽玄傀儡的气机感应,且又不至于无节制地吸收外气,使自身真息驳杂不纯。

而做为枢纽和终点的天冥化阴珠,既能够发挥其作用,又能得到充分的“滋补”,如此一举数得,在李珣、幽玄傀儡、天冥化阴珠之间,达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说来简单,但真正着手去做,却不是这么容易的。李珣就这个计划,已构思了快三个月之久,但真正面对实际情况的时候,还是碰上了一堆的麻烦。

阴气鼎盛的压力超出估计、气机转化的设定还有瑕疵、自己体内的真息运转还要调节……由此牵涉到的还有所刻画符纹的修订、整理,以及更多、更复杂的推演等等。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工程,可是李珣着手进行的时候,除了不可避免的疲累,其全身心满溢的却尽是跳动的活力与快意。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难题的突破,都会给他带来难以言喻的兴奋,浇注进他全身每一根毛发,完全将疲惫压制在一个最低限度。

这个时候,他没有生死交迫的重压,没有铭心刻骨的仇恨,渐渐的,连为什么要如此的念头都淡了。

他完全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让这里每一处符纹,都浸透了他的心血,连接着充沛的元气,更与他周身气机融为一体,以至于到了后来,他的每一次吐息,都会引发整个洞窟的共鸣。

这里,已成为他的“领域”。

前期的工作持续了整整二十天。当李珣看着幽一、幽二,隔着阴火相向而坐,天冥化阴珠在“嗡嗡”的震鸣声中,悬在阴火的正上方时,他微微一笑,为满室的符纹画下了最后一笔——一阵隆隆的低鸣,在蜂巢式的孔洞下响起,平静了数百万年的浑厚阴气,被缓缓摧动了。

这里是一处沉寂昏暗的山谷,一年到头,未必能见到几次阳光。

居住在此地的人们看到最多的,只是在山谷中飘荡的浅灰薄雾,雾气遮掩了山谷的形貌,便是长年生活在此处的人们,有小半还摸不清这山谷究竟有多大!

这也不能怪他们,这不只是雾气的遮掩,在雾中那时刻都在流动变化的隐晦气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致人死命的绞索,在你的脖子上来那么一记!

毕如晦对这灰雾有戒心,但是,现在他的精力显然不在这上面。

这时候,他正跟在应采儿师姐后面,紧盯着采儿师姐勾魂的腰臀曲线,心中估量,自己现在的手段,是否能征服眼前这位颇得阎夫人赏识的得意弟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不定他就能蒙得阎夫人青睐,平步青云,一下子打进宗门核心弟子群里去了。

便是没指望,只是一偿手足之欲,也是好的!

正思忖时,前方应采儿忽地停下了步子,毕如晦一怔,旋即心中大喜,只做不知,哎呀一声撞了上去。

“轰!”

应采儿周身阴火蒸腾,猛然爆裂成丝的阴气,在空气中交错变化,旋即凝定,形成一层颇坚韧的气墙,毕如晦好死不死地撞了上去,阴火当即反卷,把他扫到了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