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七 对错(第3/7页)

纪若尘勉强立起身来,右手五指虚握木棍,微笑道:“哪有那么容易?”

“是吗?”吟风脚步逐渐加快。

十里之外,那根扣击着剑鞘的纤指也扣得越来越快,古剑不住轻吟,时时跃出剑鞘一寸,又慢慢地滑落回去。

十余丈距离,不过是数十步而已。

最后五丈,吟风一步即过!

他右手间多了一道吞吐不定的青气,长三尺,锋芒如剑,挥手间已向纪若尘当胸刺去!

纪若尘不闪不避,木棍跃动如烟,轻飘飘地击向吟风脖颈。

十里外,断崖上,此时空余山风。

在纪若尘眼前,吟风忽然不见了,代之以顾清那无法形容其容颜的侧面。

一缕淡淡清香悄悄钻入纪若尘鼻中,又有几许青丝,拂过了他的面庞……

然而纪若尘眼中只有震惊与骇然,他望着那一截自顾清胸侧透出的青芒,灵识中已是一片空白!青芒吞吐不定,勉强触到了纪若尘的心口,切开了他的衣服,割破半分的肌肤,就再也无力深入。

但这一截青芒,却是自顾清身中穿出!

呛啷一声,龙吟般的清音中,古剑已然出鞘!

一剑封喉!

吟风骤然后退十丈,指着顾清,眼中迷茫、痛苦、失落、震惊,以及诸般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一同涌上。

“你……你为何……”吟风手在颤抖,一句话未说完,已突然哑了下去。他颈中突现一条红线。线极细,但红得夺目之极。

吟风以手护颈,踉跄后退几步,忽然纵身向深谷中跃去,快跌到谷底时,他终稳住身形,转飞向上,瞬息间已然远去。

顾清纤指一松,本是斜指向天的古剑无力掉落,无声无息地插入青岩之中,直至没柄,而后身体一软,缓缓靠在了纪若尘身上。

“这……这……”纪若尘双手颤抖,抱住了顾清,触手处一片湿热。他慢慢地收回左手,摊开一看,掌中全是殷红的血!

他一时慌乱不已,右臂抱紧了顾清,慢慢坐下,将她放了一个舒服些的位置,左手掌中不住现出不同的丹药。只不过救命的丹药早在洛阳中消耗殆尽,此刻翻出的丹丸膏液虽多,却都不大对症。纪若尘几乎疯狂,将丹药洒了一地,狂乱地翻找着!终于,一个小小药瓶跃入他的视野。此药虽不甚灵,多少对她的伤势有些好处。

纪若尘轻轻扳开顾清双唇,将那瓶药液一点一点滴入她口中。

湿热依然在漫延,已浸没了他整个右手。纪若尘只觉得全身发冷,喂药的左手也抖得越发厉害了,药液溅了不少在她唇边脸上。

“醒一醒……醒一醒!……”他语无伦次。

终于,顾清慢慢睁开了双眼,纪若尘立刻向她眼中望去,希冀可以看清一点她的伤势。她的眼其清如水,一望见底。可是他从这双眼中什么都看不出来,就如他每次面对顾清时,都会觉得她所处的方位实是一片空白。

顾清望着纪若尘,虚弱地笑了笑,头微微一侧,就此靠在了他的臂弯中。

她慢慢抬起右手,拉开纪若尘的衣襟,提出他一直佩在胸前的那一方青石,凝神看了半天,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轻轻地道:“希望……我……没有错……”

纪若尘动也不动,惟恐牵动她的伤势。见顾清望着那一方青石,一时间,他心中不知涌上多少滋味。

不远处,尚秋水正静静地看着纪若尘与顾清,只是他们早已忘了身外的世界。尚秋水看了片刻,默默地收起忘情,负起云台的躯体,悄然离去。

顾清抚摸青石良久,方将那方青石重放回纪若尘的怀中,又替他将衣襟理好。

她素手如冰。

顾清似是累了,慢慢地闭上双眼,道:“若尘兄,可否……送我回云中居?”

时有李太白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传颂天下。

纪若尘闲时也要读些经史诗词,粗通文章,自也知道此句。

然而直到入蜀,他方才知晓李太白此句真意。蜀地险绝之甚,即使亲临也难信。壁立千仞的险峻之峰,连绵成片,似一道屏障傲然横绝天地之间。斧劈刀削似的山壁间,松木倒挂,飞泉直泻,难觅人迹与兽痕。然则观望之险,犹不及攀越之怖。当纪若尘横托顾清,盘行于鸟肠般细道时,每每有凌空蹈虚之感。山林中又是阴风与岩啸并起,魅影憧憧,饶是纪若尘见识不凡,也不免心生胆寒。

依顾清所言,云中居所处之地就更是险中之险。自入蜀之后,又行了足足有半月,纪若尘才到了蜀地西南境,选了一处靠山面水的缓坡支起帐幕,准备休整一夜。此处再向前,就是终年冰封的雪山。修道之士虽非凡人,这些雪山也并非绝地,但纪若尘知晓自己道行低微,又有顾清在旁需要照顾,因此这段路并不好走。况这等人烟罕至之地,多半有凶兽出没,这等凶兽又不是纪若尘能够轻易应付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