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六 · 姑 妄 听 之 二(第2/33页)

译文

举人戈仲坊在乾隆丁酉年参加乡试后,梦中到了一个地方,见屏风上写了几首绝句。醒来还记得其中两句:“知是蓬莱第一仙,因何清浅几多年?”乾隆壬子年春天,他在河间碰见景州书生李某,偶尔说起这件事。李某惊道:“这是一个亲戚给我堂弟家屏风上题写的咏梅诗。诗句并不出色,不知为什么到了你的梦里?”这件事之前没有什么因缘,之后也没有什么应验,《周官》记载梦有六种,这样的梦到底归入哪一类呢?

《新齐谐》即《子不语》之改名。载雄鸡卵事,今乃知竟实有之。其大如指顶形,似闽中落花生,不能正圆,外有斑点,向日映之,其中深红如琥珀,以点目眚,甚效。德少司空成,汪副宪承霈皆尝以是物合药。然不易得,一枚可以值十金。阿少司农迪斯曰:“是虽罕睹,实亦人力所为。”以肥壮雄鸡闭笼中,纵群雌绕笼外,使相近而不能相接。久而精气抟结,自能成卵。此亦理所宜然。然鸡秉巽风之气,故食之发疮毒。其卵以盛阳不泄,郁积而成,自必蕴热,不知何以反明目。又《本草》之所不载,医经之所未言,何以知其能明目?此则莫明其故矣。汪副宪曰:“有以蛇卵售欺者,但映日不红,即为伪托。”亦不可不知也。

注释

《新齐谐》:清代袁枚作,又名《子不语》,取意于《论语》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是孔子所“不语”者。

眚(shěnɡ):眼睛生翳,白内障。

《本草》:《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共一百九十多万字。是明代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往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学巨著。

译文

袁枚的《新齐谐》也就是《子不语》一书的改名。记载公鸡生蛋的事,如今才知道竟然实有其事。这种蛋有手指肚那么大,样子像是福建的花生米,不是正圆的,上面有斑点,把它对着太阳看,蛋里面是深红的琥珀色,用它点眼治白内障很有效。工部侍郎德成、按察副使汪承霈等人都曾经用公鸡蛋配过药。但它不容易弄到,一个蛋价值十两银子。户部侍郎阿迪斯说:“这种蛋虽然罕见,但也是人力造成的。”把肥壮的公鸡关在笼子里,放一群母鸡绕着笼子,让它们能够接近但不能交配。时间一长,公鸡的精气凝结郁积,就生成鸡蛋。这从道理上也讲得通。不过鸡属巽,巽为风,所以吃鸡容易引发疮痈。公鸡蛋是因为强盛的阳气得不到发泄郁积而成的,自然蕴含热毒,不知为什么反而能明目。而且《本草纲目》中没有这种记载,医家经典中也没有论及,人们是怎么知道它能明目的呢?这些都弄不清楚了。汪承霈说:“有人用蛇蛋冒充公鸡蛋骗人,只要对着太阳照里面不红,就是假冒的。”这也是不能不知道的。

沈媪言:里有赵三者,与母俱佣于郭氏。母殁后年馀,一夕,似梦非梦,闻母语曰:“明日大雪,墙头当冻死一鸡,主人必与尔,尔慎勿食。我尝盗主人三百钱,冥司判为鸡以偿。今生卵足数而去也。”次日,果如所言。赵三不肯食,泣而埋之。反复穷诘,始吐其实。此数年内事也。然则世之供车骑受刲煮者,必有前因焉,人不知耳。此辈之狡黠攘窃者,亦必有后果焉,人不思耳。

注释

刲(kuī):刺杀,杀死。

译文

沈老妇人说:村里有个赵三,和母亲一道在郭家做工。母亲死后一年多,一个晚上,赵三似梦非梦中听见母亲说:“明天下大雪,墙头上会冻死一只鸡,东家肯定会给你,你千万别吃。我曾经偷过主人三百文钱,阴间官府判我投生为鸡还债。现在生的蛋已经够数,我走了。”第二天,果然都像她说的那样。赵三不肯吃那只鸡,哭着埋了。主人反复追问,赵三才说了实话。这是近几年的事。由此可见,世上供人骑坐的、拉车的、受到屠宰烹煮的,肯定都有前因,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那些狡猾偷窃的奴仆,也必遭报应,只是他们没有好好想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