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五 · 滦 阳 消 夏 录 五(第3/26页)

罗仰山通政在礼曹时,为同官所轧,动辄掣肘,步步如行荆棘中。性素迂滞,渐恚愤成疾。

一日,郁郁枯坐,忽梦至一山,花放水流,风日清旷。觉神思开朗,垒块顿消。沿溪散步,得一茅舍。有老翁延入小坐,言论颇洽。老翁问何以有病容,罗具陈所苦。老翁太息曰:“此有夙因,君所未解。君七百年前为宋黄筌,某即南唐徐熙也。徐之画品,本居黄上。黄恐夺供奉之宠,巧词排抑,使沉沦困顿,衔恨以终。其后辗转轮回,未能相遇。今世业缘凑合,乃得一快其宿仇。彼之加于君者,即君之曾加于彼者也,君又何憾焉?大抵无往不复者,天之道;有施必报者,人之情。即已种因,终当结果。其气机之感,如磁之引针,不近则已,近则吸而不解。其怨毒之结,如石之含火,不触则已,触则激而立生。其终不消释,如疾病之隐伏,必有骤发之日。其终相遇合,如日月之旋转,必有交会之躔。然则种种害人之术,适以自害而已矣。吾过去生中,与君有旧,因君未悟,故为述忧患之由。君与彼已结果矣,自今以往,慎勿造因可也。”

罗洒然有省,胜负之心顿尽。数日之内,宿疾全除。此余十许岁时,闻霍易书先生言。或曰:“是卫公廷璞事,先生偶误记也。”未知其审,并附识之。

注释

掣肘:原意指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

垒块:积砌成堆的土块,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黄筌(约903—965):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字要叔。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兼工人物、山水、墨竹。所画禽鸟形象丰满,赋色秾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一生未官,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与黄筌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躔(chán):足迹,行迹。

洒然:潇洒,洒脱。

译文

通政罗仰山在礼部做官时,受到同僚的排挤倾轧,事事受到牵制,好比每走一步都走在荆棘丛中。他的性格一向迂阔不善变通,渐渐积愤成了病。

一天,罗仰山闷闷不乐地坐着,忽然梦见来到一座山里,山间水流花开,风清日丽,风光宜人。罗仰山觉得心旷神怡,心中的郁闷顿时消失了。他沿着溪水散步,见到一所茅舍。有位老翁请他进屋去坐,两人谈得很投机。老翁问他怎么像生病的样子,罗仰山向老翁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苦闷。老翁长叹着说:“这里前世的恩怨,你自己不知道罢了。你七百年前是宋朝的黄筌,排挤你的同僚就是南唐的徐熙。徐熙的画品,本来高出黄筌。但黄筌恐怕被夺走恩宠,就在皇帝面前花言巧语排斥压制徐熙,使得徐熙贫困落魄,含恨而死。以后两人各自辗转轮回,几辈子都没有相遇。今生业缘凑合,徐熙才得以报宿仇。他加在你身上的不幸,正是你曾经加在他身上的不幸,你又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世上事情,大体上没有往而不复的。往而必复,这是天道;有恩必报,这是人情。既然已经种上因,终究是要结出果。因果气机的感应,如同磁石吸针,没有靠近也就罢了,一旦靠近就会牢牢吸住。怨恨的纠结,如同火石含着火,不触则已,一触就火星迸发。冤结一直不消释,就像潜伏的疾病一样,必然会有骤然发作的那一天。冤家终究要相逢,就像旋转的日月一样,必然会有互相交会的印记。可见,种种害人之术,恰好是用来害自己的。我在前生跟你有一段交情,因为你没有醒悟,所以给你讲讲前因后果。你与他的冤仇已经了结,从今以后,小心不要再造因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