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2/2页)

韩皎一双桃花眼霎时间慌乱地微微闪烁:“……”

这个问法好特别,让人都不好意思回答了。

谢夺眼里的光泽忽然变得火热,充满侵略气息,又走进一步,低声逼问:“你在我面前放肆,是因为无法自控?”

韩皎感觉某个非常非常隐秘的心事猛然被戳穿了,耳根一热,慌乱地避开谢夺灼人的视线,许久才平复气息,僵硬地点点头。

余光看见谢夺忽然笑出一颗小虎牙尖尖。

韩皎又想逃跑了。

恼羞成怒!

转身就往院外走:“臣还是自个儿去西苑跪求面圣罢!”

然而感觉到身后一阵风袭来,臭弟弟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行,还时不时侧头观察他神色。

啊啊啊啊啊啊啊!

韩皎脸烫得快要自燃了。

为什么要主动坦白那么奇怪又羞耻的事情!

不行。

缺氧。

“您别跟着我了殿下。”韩皎边走边往宫巷墙上贴:“我还是自个儿去求见圣上吧。”

“我陪你一起见父皇。”

“那可不行!”韩皎停下脚步,转身注视谢夺:“您在一旁站着,圣上就更狠不下心来了!”

“我怕我不在的话父皇能狠心直接打死你。”

韩皎挑眉道:“不会的,您就别乱操心了,我可机灵了!”

谢夺看起来心情很好,眯眼笑着想了想:“那我在院子里等你。”

二人谈妥之后,韩皎顺利见到了皇帝。

虽然军情紧急,但皇帝并没有跟大臣们商讨因敌之策,一直在西苑焦急地等待着各地勤王之师赶到的奏报。

韩皎走进书房时,皇帝正站在窗前发呆,御案上堆着的奏折,看起来能有三天没批了。

“爱卿此时求见,有何急事?”皇帝看着窗外沉声道:“若无致胜之良策,便告退吧,朕不想听人安慰。”

韩皎知道皇帝此刻心情,所以这次谏言,决不能像劝说燕王那样绕弯子,只能直抒来意,所以当即朗声背诵了一段文字:“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皇帝吃了一惊,一侧头,一双深邃威严的龙目直直望向韩皎,片刻后,才冷声开口:“自作聪明,阿夺乃朕嫡子,位尊又何须有功?以区区王侯之家作比,你这是冒犯皇室威严,该当何罪?”

韩皎面不改色坦然回答:“陛下若只为翎王谋王府家底,自然无需建功立威。”

皇帝双目一凛,低声问:“此言何意?”

韩皎撞着胆子道:“回陛下,鞑靼趁边备薄弱,率两万骑兵进犯瀚州,一旦破防,两日内便能直抵京师,此困比之罗州叛军,凶险岂止万倍!”

皇帝冷冷注视着他。

这位腹黑帝王有多聪明自不必言,一定知道韩皎的意思,所以根本不必多解释,只看皇帝愿不愿意让他多说两句。

“韩皎,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韩皎很清楚皇帝的心思,这个心思从前不能点破,此刻却是最好的时机。

韩皎颔首道:“臣并非妄议国本,只是三位殿下同为嫡子,以军功论,乃我大楚祖训,当此危难之际,翎王殿下若能发挥所长,扶危解困,则天下莫不心悦诚服。”

皇帝冷声道:“你究竟是想让他去扶危解困,还是想让他去送死!你知不知道两万鞑靼骑兵的战斗力如何?又知不知道他从未上过战场?他再怎么说得头头是道,也都是纸上谈兵。”

韩皎拱手道:“千载难逢的机遇,必然不会毫无风险,翎王殿下不仅在挽救流民的作战中展露过作战天赋,甚至此次罗州叛乱,殿下仅仅通过观察罗州沙盘,便制定出了让抗倭名将陈将军为之惊叹的作战计划。”

不等皇帝发问,韩皎就把谢夺对罗州地形的准确判断过程疯狂吹嘘了一番,吹得抗倭名将险些都要拜大boss为师了,声情并茂,仿佛就站在旁边围观过一样。

眼看皇帝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韩皎觉得差不多了,就给出最后的定心丸:“对于伏击鞑靼的计划,翎王不仅有致胜之策,且也留了后手——翎王并不会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只需要去那里亲自观测地形并布置伏兵,布置好后,便让其他将领依计策指挥作战,而殿下可以撤入山岭以北,有山岭和沼泽的掩护,随时都能安全撤离。”

皇帝面色阴沉地闭上眼,思忖良久,低声道:“叫他进来说话,去把郑涛刘继山两位将军也叫来见朕。”

韩皎眼睛一亮,忍着激动颔首领命,快步后退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