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地玄机(第7/18页)

伏羲说到这里,脸上露出悲哀的神色。

伯高看着看着,指着另外的一堆骨骸道:“还有这些,是什么意思啊?还有,父亲,你说的那个龙伯国在什么地方啊??”

伏羲就将那些骨骸图文一张一张地拿了出来,一边给他们看一边道:“龙伯国已经湮灭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我听那五个巨人讲过,龙伯国原来的地方也是一大片陆地,有一个大的沟壑,名字叫做归墟。归墟四周有五座高山,分别叫做岱舆、员峤、方壶、赢洲和蓬莱。如今就连这些高山都变成了一片汪洋,只剩下瀛洲和蓬莱两座山了。对于这两座山,我大体知道他们的方位,也在东部大海之滨。应该在神农姜炎所开创的穷桑的东边。蓬莱在泰山的东北部大海之侧,而瀛洲却是在东边大海的中央。想来,在没有爆发洪水之前,这五座大山本是连在一体的,在这五座大山的中间,就应该是龙伯国的方位。可是现在,岱舆、员峤、方壶等三座山已经被海水湮灭,我们也只能这般去想了:瀛洲山和蓬莱山山脚下面的水面以下之处,应该就是原来的龙伯国所居住之地。而我父亲所以选择了泰山作为他的死亡之地,因为他在泰山上能望见湮灭龙伯国的那片大海啊!”

女娲、姬伯、神农、轩辕等人一个个瞪大眼睛。少俞摸摸脑袋道:“这,太可怕了,这洪水也太厉害了吧!”

神农姜炎突然道:“我明白了,外公为什么在泰山封禅,原来是为了祭奠外公的父亲。外公曾经对我说,泰山是一座神山,是一座灵山,也是一座人类之山,原来泰山的意义在于此啊!”

伏羲点点头。他看了看女娲,道:“后来,我就把凫山之地的一户人家带到了泰山上,让他守护着这座神山,并为我的父亲守灵!”

轩辕皇帝插言道:“我知道是谁了,原来是太山稽和嫫母父女。”

伏羲点头道:“他们本来是一家三口人的,可是嫫母的母亲早早地去世了,因此就剩下了太山稽和嫫母父女。太山稽的武功是我教授的,而嫫母则是九天玄女调教的。”

轩辕黄帝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后来我去泰山之上,在那里见到了九天玄女和玉皇以及西王母呢?”

伏羲听了,看看轩辕问道:“你是说,那个玉皇和西王母也去泰山了?”

轩辕点点头道:“是啊,就是在泰山之上,他们答应帮助我对付蚩尤!”轩辕说完了,只觉得有些失口,他看了看女登和神农。低下头道:“那次,我已经被蚩尤打得狼狈不堪。我都没心事再打下去了,可是遇见了他们。”

伏羲将黄帝打断问道:“那玉皇他们到泰山上干什么?”

黄帝道:“我就听他问玄女道,这泰山上藏着什么秘密?值得你每年都去泰山上拜祭?那九天玄女也不知道!他也就没再问!”

“哦!”伏羲听了,点点头。像是在思考什么,突然问:“那玉皇和西王母没给你讲什么吗?关于河图什么的?”

轩辕看了看神农、姬伯和女娲娘娘道:“是讲了,可是我也没听清楚他说了什么?”

伏羲深深地看了黄帝一眼,道:“好,那我们继续说这些图片!”

说完,伏羲又拿过另一幅图来道:“这幅图中有一个个子最高的大人,这个人已经成了神话。我曾经在昆仑山听那几个巨人讲过,他们的龙伯国曾经有一个个头最高的巨人,这个巨人叫做盘古。他活着的时候比山还高。那个时候,巨人已经成为大地上最高大最厉害的动物。还有一种动物可以和他们比高低,那就是龙。那个时候人们很惧怕这种叫做龙的动物,把它叫做恐龙。为了争夺大地上的生存权,人类在盘古的统领下曾经和恐龙一战,结果最后人类胜了。那个时候,盘古拔这些大树就像我们拔一根草一样。可是尽管这样,这个盘古也没有活到现在,他也是让一场大洪水给毁灭了的。你们看这幅图片,说这个地方已经三次大海,三次桑田。就是说,我和女娲只遇见了一场大洪水,以前还发生过比这次更大的水灾。”

伏羲的话更加重了女娲等人的惶恐。女娲道:“我们遇见的那场洪水已经使岐山姜氏部落的人死去了那么多,以前还有比这更大的洪水,岂不是更具有毁灭性了吗?”

伏羲叹了一声道:“是啊!这幅图片使我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人类到现在可能已经不是第一茬人了,而是第三茬或者是第四茬人了。也就是说,这天地的灾害是循环发生的,每隔一段时日就可能发生一次大的自然灾害,而在大的灾难中间,还会有很多小的劫难。这些大大小小的灾难都在不时地湮灭着人类啊!”

女娲听了,眼睛中有些泪痕落了下来。她长叹了一声道:“我们人类啊,真是不易!要面对这么大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