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阪泉之战(第6/21页)

宁封子道:“激战之中,白阜的队伍有些运粮兵丁跑了,隶首怕走漏消息,追赶去了。他让我告诉你,他一定会派人将嫘祖、玄嚣带回有熊来的,并等你们打回穷桑时见。”

黄帝表情沉重地道:“由此看来,神农已知我兵变了。”

黄帝便更加加紧训练兵丁,又发出招贤令,延揽和汇聚各地的人才。不久,便得了大鸿、力牧、风后、常先四位散人。大鸿、力牧、常先皆能战,每人均可力敌五十兵。风后有智。如果说起黄帝怎么得到风后和力牧一文一武一智一力两个人才来,还有一些趣事。

原来黄帝知道自己危机四伏,而自己手下又缺少文武奇才,每日郁郁不乐。他想现在自己已经有了八千兵丁,可兵丁易得,好将难求啊!他真是思贤若渴啊!有一天晚上,他想着想着便进入了梦境,忽然之间又被一阵大风所吹醒,他看见尘垢弥天,道路迷茫,再一看,怎么天地之间变得黄茫茫的一点也不清楚。正想之际,忽然平地里刮起了一场大风,将满天尘埃一扫而净,现出一个清亮亮碧澄澄的干净世界来。他往前又走了一程,看到了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石蹲,并驱赶着一群白色的羊群,那羊群一望无际,浩浩荡荡。可牧羊者仅这一个人。而且羊群在不断地奔跑之中,扑天盖地地向他奔来,小轩急忙躲避,似是一不小心与那人所牧之羊冲撞在一起……小轩惊叫一声坐了起来,原来是一场大梦。

醒后黄帝找人问梦,容成道:“黄帝两个梦应该应在你白天所思之事上。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不知道黄帝白天想了什么?”

黄帝道:“我们现在虽然有太昊和有熊,可是兵不成兵,将不成将,我所想的,就是寻找精兵强将啊!”

容成道:“那就对了,黄帝所梦,便是上天赐你二将。梦中有风,便是号令,表示有大治之才啊!我听说天皇伏羲称为风神,对风对气知晓颇深,黄帝梦见了风,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了。你看,在你的梦中,满天风沙变成了一个清平的世界,是大风吹过后得来的。你要在这世界上找到一个叫风后的人。那个放羊的人,手能擎千钧之石,应是个大力之人,放羊便是放牧之意。黄帝还应找到一个叫力牧的人,这两个人,都是你的佐佑人才啊!”

黄帝听了容成的话,下令在各地寻找叫风后和力牧的人。还真寻找到了,一经相问,风后还真是个有韬略者,而力牧确实是个大力士。黄帝便让风后给他出谋划策,让力牧领兵带将。

风后道:“黄帝新得太昊,太昊大旱,族人得谷米而降,但非心服啊。其心仍在伏羲、神农之处,此为太昊不定安之根本!今太昊时而骚乱,便是其象。黄帝欲定太昊,应先定民心!”

黄帝问:“怎生定得民心?”

风后道:“使民衣食无忧,便得民心。我闻天皇伏羲演八卦定得江山。八卦者,乾、坤、震、坎、离、艮、兑、巽也。乾便是天,乾为大始,今天下大旱,为天不养人也。坤者,地也,万物以地致养,便为坤作成物也。靠天不成,便是靠地。今土地荒废,耕者懈怠,为不定之源。震雷巽风,行于天上,民人无奈。可我们有坎,坎为水,水在地中河中。君子以容民畜众。黄帝应将昔日耕民聚于水中河畔。河中捕鱼,河畔耕作。耕民有事可为,便不生乱也!”

黄帝最信服的就是外公伏羲,今听风后讲八卦,便让风后训导耕民。耕者有事可作,果然不再为乱。

隶首派来的人报道:“神农已经训练了一支军队,大约两千余人,准备去进攻涿鹿。”黄帝道:“这是怎么回事啊!按理说我们是在太昊的陈地,神农应该来太昊才是,他们怎么去攻打涿鹿了呢?”

风后道:“神农帝手下也有能人啊!”

黄帝问:“怎么讲啊?”

风后道:“黄帝取太昊,怎么说都不是名正言顺之事,我们取了太昊,又要安抚民心,又要平定太昊可能起来的内乱。可这天下原来都是神农的,他听说我们取了太昊,他却偏偏去打北部有熊涿鹿之地,神农到了那里,有熊就是他的,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取人取物,很快就能组建成一支新的军队,再加上穷桑的兵丁,从数量上便可以和我们正面作战了。而且穷桑、有熊并没受到旱灾,人多物丰,这样一来,他便不怕和我们进行长期作战啊!”

黄帝道:“神农取涿鹿也不是那么好取的,我父亲少典在那里经营了那么多年,岂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呢?”

风后道:“可我听说,黄帝的父亲不也正是神农炎帝的亲生父亲吗?”

黄帝道:“可是我的母亲并非神农之母啊!而且我父亲自始至终是听我母亲话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