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对试

受命诏以昭时。

——《九章·惜往日》

章华台上,繁花遍地,百鸟飞舞。楚王与屈原并肩缓缓走在复道回廊之间。

多日未见,两人都有些许欣喜,加上经历朝堂那一场生死之辩,此时身边鸟鸣花香,更觉惬意舒畅。

“灵均,你去权县也有些时日了,为官比起作诗,孰难孰易?”楚王笑道。

“灵均以为,为官确实不易,作诗之难却更甚。”屈原笑答。

楚王停步道:“嗯?屈子这天赋诗才,竟以作诗为难事?”

屈原轻轻一笑道:“大王,处理人事,经历略多,便能不出所算。而作诗……灵均不才,将诗分为三境。”

“不谷愿闻其详。”

“第一境,写世间事。当世诗人,十有五六为此类。第二境,写心间事。世间能完全表意者,十之二三。”

楚王默然颔首,屈原的声音温和平缓,如微风拂面。

“第三境,亦是灵均毕生所求,写天地之事、浩宇之事。当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灵均若有一天能超逸形骸,方得这大境。”

楚王大喜,抚掌道:“善!灵均惊才风逸,必能达此之境。”

屈原笑而摇首。楚王握起他的手道:“美诗美政皆我所求。灵均,不谷等着你的美诗。”

“灵均也等着看大君的美政。”

相视一笑,了悟于心。

午后斜阳照耀宫阙,暖意柔情。楚王与屈原并肩,缓缓而行至廊桥。

“灵均,此后在权县,必要少生事端。”楚王微微怨道。

“大王,灵均记得。那招远虽为恶霸,但灵均此次未经审理,当街杀人,确是处置不妥。幸得大王厚爱,保得灵均与兄长一命。”屈原深深一揖道。

“罢了。”楚王心中一叹,暗想,我如何舍得杀你,却未出口。忽然想起一事,便道,“过几日文学侍从擢考,还是由你审阅吧。”

屈原笑揖道:“诺。”

不觉行至兰台,为太子读书之处,朗朗之声传来。楚王悦道:“与我同去看看。”

铜鼎薰香袅袅,帷幔四垂,子兰与子横端坐于透雕蟠螭纹几案旁。

王族子嗣,从幼年需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诗三百》亦为必读。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十月之交》,意指周幽王宠褒姒,任小人,不顾上天警示,终致三川竭,岐山崩。

楚王听之表情微妙,屈原缓缓道:“君王功过,皆有后世书。”

“父王!先生!”子横与子兰忽见楚王与屈原进来,齐齐放下竹简,起身施礼道。

“吾儿免礼。”楚王笑道,“父王繁忙,多日不曾过问你们功课,可在悉心读书?”

“孩儿谨遵教诲,手不释卷。”子兰垂首道。

子横斜睨他一眼,正欲开口,却听一阵嫣然笑声,抬头一看,只见太后与南后、郑袖左右携手,笑意融融地进来。

太后缓缓一笑道:“本打算带着南后与郑姬来看两位公子读书,不想大王亦在此处,甚好。”

屈原施礼道:“屈原见过太后、皇后、夫人。”

太后看向他,眼神莫测道:“免礼。屈原恰好在,且试试两位公子已学得几成?”

屈原颔首道:“遵太后命。”便行至正位,看向子横、子兰道,“今日且与先生说说,古诗三百篇,两位公子偏爱哪首?”

公子兰欠身道:“《诗三百》,最爱《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孩儿每每读之,便想父王母后养育之恩永世难报,不禁动容涕下。”

楚王微微颔首,郑袖笑意盈盈。

屈原颔首道:“知孝至善。”又问道,“公子横如何看?”

公子横冥思苦想片刻,吞吐道:“鲁国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兰刚得了楚王肯定,此时心中一笑,忍不住道:“思无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思无邪?‘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是思无邪?‘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思无邪?”

原来那子兰对《诗三百》也不过一知半解,妄然扔出这些诘问,实是贻笑大方,但他太想在父王面前有所表现,又追着道:“思无邪,大抵是古人为追求不苟之情,才遮掩真意吧。”

南后若有若无一笑,轻轻道:“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请屈子明示。”

此时郑袖已尴尬气恼,楚王含怒而威,但听屈原静色道:

“子兰此言有差。所谓思无邪,恰是指不虚假。鲁国孔子本意为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痴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子兰天资聪颖,日后读诗,不可以己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