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回甘冒干戈探疑案惊心烽火撼危城(第2/7页)

笑傲乾坤与蓬莱魔女即日离开山寨,策马西行。西夏已有好几处边境给蒙古骑兵侵入,华、柳二人绕道进入西夏,幸而没有遇上蒙古的大军。

但沿途所见,已是一片风声鹤唳的景象,难民扶老携幼流离道左,西夏的士兵也不断地向边境开去,也有在边境给打败了的残兵弱卒逃回来的,混乱情形,难以形容。

笑傲乾坤想起杜甫“兵车行”一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中描写的不啻就是目前的景象。心中不胜感慨。

难民挤拥道路,华、柳二人虽有快马,每日所行亦不过百里。这一日他们进入了“帽儿山”山区,山的两面是大草原,东面数十里外有一座大城名为“乌梁海”,是西夏的名城。守城的是西夏大将高令公,高令公以善战著名,手下有精兵十万。走难的百姓到了这儿,大家都喘过口气,以为有高令公扼守乌梁海城,可以作为东面的屏障,蒙古的骑兵纵然骁勇,也决不能轻易地就攻下了这座金城汤池。高令公据险固守,最少也可以阻挡他们十天半月。

进入山区,难民也比较稀少了。笑傲乾坤说道:“看来咱们或者可以在蒙古骑兵追到之前,赶到西夏的京城。但看西夏举国慌乱的景象,只怕难以避免覆亡的命运。我很担心,在西夏败亡的前夕,天牢中的重犯恐怕会有意外的危险。”蓬莱魔女道:“是呀,咱们可得赶快去把黑白修罗救出来才好。”

正说话间,忽听得金鼓声喧,草原上两军交战的呐喊厮杀声音也听得见了。笑傲乾坤苦笑道:“刚说曹操,曹操就到。我以为在路上可以避过这场兵灾,谁知蒙古骑兵竟然这么快的来到了。”

两人登上高原,向东望去。只见大草原上,一队队的蒙古骑兵,似浪潮般的轮番冲击。西夏士兵的人数其实比敌兵还多,但却受不了蒙古骑兵那么猛烈的冲击。蒙古骑兵十个十个作为一队,在大混战中,每一个小队都成为一个独立作战的团体,既有整体呼应的战术,又有人自为战的骁勇。白刃相接,杀声震天,不到半个时辰,西夏兵团已是全军溃败。饶是笑傲乾坤气豪胆壮,看了这场大厮杀的情景,也不禁瞠目矫舌,叹道:“蒙古骑兵如此骠悍,怪不得无敌于天下!”

蒙古骑兵除了所乘的马匹外,每人还带有两匹或三匹空骑,一骑倒毙,立即换乘他骑。这正是蒙古骑兵的战术之一,不但在交战之时可以有备无患,平时也可利于行军的迅速。原来蒙古骑兵在长征之际,每人都是只带少许的干粮和马乳,马力乏时,可以替换,必要之时还可以把作为补充的马匹宰了充饥,是以蒙古骑兵的速度在当时乃是天下无双,一天走个三二百里,是极寻常之事。

西夏败兵在敌人追击之下,溃不成军,自相践踏,惨不忍睹。直退到山下,才稍稍稳得住阵脚。蒙古骑兵想是不把这股残敌放在眼内,也不愿消耗兵力进入山区搜索。只见尘沙滚滚,大军西去,大约又是去攻打另一座城池了。

蒙军西去,山中难民方得幸免。华、柳二人出了山区,在路上向溃兵打听消息,才知道乌梁海城前日已被蒙军攻陷,守将高令公也被活捉了去。原来高令公自恃骁勇,蒙古兵一到城下,他不采取凭险固守的战略,竟然出城迎战,不到数合,便给蒙古的神箭手哲别射伤,阵上被俘。如今蒙古兵攻陷了乌梁海城之后,又已移师攻另一座名城“克夷”(即今陕北榆林)去了。

数日之内,西夏败耗接续传来,东西北三面的防线都给蒙古骑兵突破,名城一座座的相继失陷,兵锋所指,看来蒙古的大军已是在作三面围攻西夏京城的企图。

西夏国土大半沦陷,各方逃向京都的难民和败兵更多了。虽然大家都看得到,在蒙古强大的攻势之下,京城决难久守。但京城毕竟是有重兵把守的,能躲得一时就是一时,胜于在外面毫无凭借,任从蒙古兵的宰割。

难民败兵争相逃命,一路之上,经常有败兵抢劫难民口粮的事情发生,夺路奔逃,自相残踏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惨不堪言。华、柳二人把坐骑送给一家遭遇最惨的难民,这家人家的老母,妻子丧生在败兵蹄下,三个儿女也死了两个,中年的丈夫必须上顾老父,下顾孤儿,倘若没有坐骑,势必寸步难行,全家死在路上。

华、柳二人杂在逃难的人流之中,这一日幸而逃到了西夏都门,一看之下,不由得叫声“苦也!”原来京都的九个城门,全都关闭,不肯放难民入城。

难民密密麻麻地围着京城,群情鼓噪,有的难民不顾一切的就攻打城门。城上的守兵只是不肯开城,一排排的乱箭射了出来,起初还是向空中发射,吓不退难民,最后迫不得已的射人,难民给射伤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