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笑傲乾坤狂士气歌残金缕女儿情(第6/8页)

第二日一早起来,两人离开了那家客店,又匆匆赶路。耿照见珊瑚满眼红丝,大是过意不去,说道:“那些老鼠真是讨厌,昨晚吵醒了你,你后来就睡不着了吗!”珊瑚道:“没什么,我们在江湖上闯荡惯了的,睡一会儿也就够了。”她怕耿照担忧,始终没有将昨晚发现夜行人之事告诉他。

幸喜以后接连几天,一路平安无事。耿照得珊瑚遇事指点,也增长了许多江湖见识,对她更为感激。

这一天到了武邑,已是冀鲁交界的地方,依照蓬莱魔女的吩咐,珊瑚将他送出河北境外,两人便要分手了。耿照不觉有点依依不舍,说道:“过了武邑,咱们便要各自东西了,珊瑚妹子,我请你喝一杯酒,聊表愚兄一点心意。多谢你一路辛劳。”珊瑚笑道:“咱们兄妹还讲什么客气!不过,到了此地,我也应该和你喝一杯饯行了。”

武邑面向狼牙山,背靠涂阳河,两人进了县城,便选了一家临河的酒楼,上去喝酒。武邑是冀鲁两省交通要道,酒楼上客人颇多,两人喝了几杯,忽见一个抱着琵琶的小姑娘,牵着一个盲眼的老人走到他们的座头,那老人说道:“请大爹帮帮忙,让俺这小妞儿孝敬你老一支曲子。”耿照见他可怜,给了他一两碎银,说道:“好,你就随便唱一支吧。”

那小姑娘调好弦索,曼声唱道:“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这是前代词家周美成长词《兰陵王》的第一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周美成是宋徽宗时候的一个小京官,和当时的名妓李师师相好,据说有一晚周美成正在李师师家里,忽然徽宗皇帝也“临幸”李师师家,周美成慌了,遂藏匿李师师床下。皇帝携来鲜橙,说是江南刚刚进贡来的,请李师师尝新。过后周美成写了一首《少年游》词,词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词中将皇帝与李师师在闺房的笑谑情景,写得历历如绘,后来徽宗皇帝也见到了这首词,问出是周美成所作,勃然大怒,把周美成贬出国门。过了两天,徽宗又去访李师师,李师师不在,等了好久,她才回来,说是送周美成去来。徽宗问:“他临行曾有词否?”李师师道:“有《兰陵王》词”,把这首词又唱给徽宗皇帝听。徽宗听了大喜道:“邦彦(美成之名)终是不忘故君。”遂把他召回,任他为“大晟乐正”。

这首词一面是恨别伤离,一面是眷怀故国,正合耿照此时的心境,心头怅触,不禁又喝了几杯。只听得那歌女又续唱第二折道:“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耿照想起了那晚和珊瑚在书房对饮的情景,怅然说道:“咱们今日分手之后,当真是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只怕不能再见面了。”珊瑚道:“大哥,但愿你一路多多保重。”他们二人长路同过,感情一天厚过一天,虽然不一定是男女恋慕之情,但在这即将分手之时,两人都是禁不住充满伤感。

就在他们心中都是怅怅惘惘的时候,忽听得隔座有人大声说道:“靡靡之音,令人愁烦。西门大哥,你临行在即,孟大哥,烦你击筑,请西门大哥再给我们高歌一曲如何?”

珊瑚神色不悦,心里恼道:“哪里来的恶客,出言无状!”把眼望去,只见邻座四个客人,都是粗豪汉子,其中一人,虬须如戟,相貌尤其特别。这时那歌女还有一折尚未唱完,耿照笑道:“不必唱了,秦筝燕筑,难得一闻,咱们适逢其会,当聆高人雅奏。”

原来“筑”乃是一种古乐器,从前战国七雄纷争的时候,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往刺秦皇,他的好友高渐离便曾击筑给他送行,一曲“西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流传千古。自高渐离之后,这种乐器已渐渐失传,到了宋代,更罕能一见。所以耿照听得邻座的粗豪客人,要奏这种古代失传的乐器,不禁引以为奇。

只见一个黄衣汉子将一件状若凤尾琴的古拙乐器摆在桌上,笑道:“西门大哥的狂吟才真正是难得一闻,今日一别,后会无期,为了抛砖引玉,小弟只好献拙了。”这人状貌粗豪,说话却是甚为文雅。

这人套上铜指环,轻轻一拨,只听得铮铮琮琮,乐声高亢,响遏行云。耿照心道:“果然是个高手。”就在这时,那虬须汉子站了起来,放声歌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歌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行路难》,歌声激越而又沉郁苍凉,耿照只听了几句,便不禁大大吃惊,心道:“风尘之中多异人,看来此人就是个不寻常的人物!”他却不知,珊瑚比他吃惊更甚。耿照只是欣赏那人的歌声,珊瑚却从那人的狂歌之中,听出他是个内功深厚的武学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