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无尽疑团翻旧案突生奇变接新娘(第4/8页)

孟华说道:“家父命我探望舍弟,如今我们兄弟已经相认,晚辈回去告诉家父,料想家父亦可安心。舍弟得掌门教养成材,那是最好不过。”

唐经天道:“好,那么你可以在这里多住一个月。然后替我到崆峒山去。”

孟华精神一振,料想是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连忙问道:“掌门要我前往崆峒,可是为了我的三师父之事么?”

“不错,现在我可以把崆峒派掌门给我这个锦匣的内容告诉你了。”唐经天打开锦匣,把一封信先取出来,说道:“这是洞真子给我的私函,但你也不妨拿去看看。”

孟华听说是私函,便道:“还是请掌门把可以让我知道的告诉我吧。”

唐经天道:“信上写的都是可以让你知道的。不过这封信写得太长,由我讲给你听也好,可省你读信的时间。

“洞真子定于明年三月初召开崆峒派的门人大会,他已是年过七旬,准备在这个会中立继任掌门人。是以特地邀请我去观礼。”

武林的大门派立掌门人,按规矩是要邀请各派名宿观礼以昭郑重的。不过这只是对该派的“大事”,对外人而言,却是很普通的事,一点也不稀奇。

孟华怔了一怔,说道:“就只是为了此事么?”

唐经天笑道:“少安毋躁,这只不过是个引子。”再听下去,孟华可就禁不住吃惊了。

唐经天继续说道:“这是一个选立掌门人的大会,也是一个清理门户的大会,洞真子告诉我,这两件事情将同时办理,但这两件事情恐怕也都会引起纠纷。所以他不但是请我去观礼,同时也是请我去主持公道的!”

孟华吃了一惊,说道:“清理门户,那是要对付我的三师父吧?”

唐经天道:“不错。这件事情令我很感为难。是以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由你替我走这一趟好些。”

孟华说道:“我的三师父早已给他们‘逐出门墙’,还需什么‘清理门户’?”

唐经天道:“立掌门人何以会引起纠纷,洞真子没加解释,但对于后者,倒是有所解释的。不错,尊师是在三十年前已被他们‘逐出门墙’,但这件案子却还没有了结。”

孟华愤然说道:“家师甘忍被逐之辱,遁迹石林,已经是避开他们了。我真不懂为什么还不能算是了结?为什么他们还要一再欺侮我的师父,逼得他无立足之地?”

唐经天道:“据洞真子的解释是,最初他是觉得家丑不宜外扬,所以在尊师案发之时,他给的处分只是逐出门墙,理由也没有对外宣布,但据说你的三师父脱离崆峒门户后,仍是怙恶不悛。——对不起,我是用他信中的说话,你莫见怪。——另一方面,崆峒派的长老们又一致要求在新掌门确定之日,把这件旧案彻底了断。意思即是要用清理门户中最重的一种处罚来对付你的三师父了。”

孟华又气又怒,说道:“那是说他们要取我的三师父的性命了?”

唐经天道:“恐怕是这个意思了。”

孟华道:“我的师父到底犯了什么弥天大罪?”

唐经天道:“这是一个疑案,说老实话,目前我还不敢轻率的就下论断。”神气间似有难言之隐。孟华想起“家丑不宜外扬”这一句话,这句话在洞冥子口中说过,如今在洞真子的信中也这样说了。“难道三师父真的曾经做出什么见不得人之事?不,不,三师父绝不会是他们说的那种!虽然我不知道其中有何蹊跷,但我敢相信三师父一定是受了诬陷!”不过由于有所谓“家丑”的阴影藏在心头,弟子自是不便向外人查问师父的“丑事”。

唐经天也似乎是在一时之间还未能决定该否告诉孟华,但他还是说道:“你一定要知道的话,待会儿再告诉你。现在我先告诉你另一件事情。”

孟华问道:“什么事情?”唐经天道:“据洞真子说,他已得到风声,金大侠准备替你的三师父调停此事。”

孟华喜道:“有金大侠出头,事情就好办了。”心知此事定是金碧漪的功劳,替他代求父亲出头调停此事的。他和金碧漪分手数月,听到这个消息,不觉倍增思念:“明年三月的崆峒派大会,金大侠是一定要去的了,只不知漪妹会不会跟她爹爹同往?”他是希望能够在崆峒山见着金碧漪的,否则的话,见面之期,又不知要推迟到什么时候了。

孟华正自心里欢喜,忽听得唐经天叹了口气,说道:“你喜欢得太早了,我只怕是节外生枝,适得其反。”孟华吃惊问道:“为什么?”唐经天说道:“崆峒派得知这个消息,上下人等都是十分激愤,不满金大侠包庇他们的‘逆徒’。是以洞真子一定要我出山主持公道。”

孟华冷笑道:“他们倒是异想天开,这岂不是要你出头去对付金大侠吗?晚辈年轻识浅,也不知家师犯了他们什么‘天条’?不过依我所想,金大侠既肯自告奋勇帮我师父调解此事,想必他也是知道家师是冤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