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2/4页)

李显于嗣圣元年(684年)登基,继承大宝。他庸弱无能,政事皆由武太后操纵着。他刚愎自用,重用韦后的外戚,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将他擢升为侍中,裴炎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告诉了太后。太后对亲儿子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承皇帝位才不到两个月的李显就被武太后废为庐陵王,还被贬出京城。之后,他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

朝堂传言,就在李显被逐出京城,前往房州时,太后仍然在盛怒中,密令内卫在半路勒死李显,但被李显逃过此劫。后来,太后得知李显没死,还平安抵达了房州,两人毕竟母子连心,太后便饶恕了他,只是吩咐对他严加看管。李显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不知道哪一天母亲赐死的圣旨就会到达,终日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废帝李显内心忧惧,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忐忑度日。在南安王李颖被灭族之后,他觉得自己的死期快到了,便想舍命一搏。越王李贞也害怕太后登基称帝后大肆屠杀李氏族人。于是,同宗的叔侄俩在危难之下,只得联合起来自保。

起兵失败,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自尽,李显显然难以置身事外。如今,一条血巾子更是几乎坐实了他谋逆的罪行。在太后的眼中,这罪孽太深了,不能原谅。狄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找到他,想尽一切办法洗脱他的嫌疑。毕竟,要恢复李唐天下,狄公就不能再承担李显被诛的损失。

元芳进入后院的厅堂,对狄公轻轻地摇了摇头。还是一无所获。狄公心中焦虑,难道他要认输?他的脚步停在左边的墙壁旁,想起了越王李贞对他的临终嘱托,心中愤懑,生气地朝墙壁狠狠地捶了一下。一阵疼痛,想是骨头错位了,狄公下意识地收手。与此同时,狄公听到“砰”的一声,这面墙壁整个儿往右移动,露出了一道缝,刚好能容纳一人通过。里面黑漆漆的,并无光亮。

狄公连忙命令邓逸取来火把照明,要先行进去,被元芳拦住了。元芳擎着火把,拔出钢刀,侧身通过,狄公紧紧跟随,邓逸带人跟在狄公身后。

暗道很狭窄,众人俯身蜗行,向下走了五十多步,便可直腰行走了。狄公一行人七拐八转,到了一间四步大小的方形暗室里。墙壁上点有羊角灯,有一张小床,床上杂乱地铺着一些衣物。小床前有一方书桌,上面铺着一些纸张。

狄公看到一人穿着黄衫,长发披肩,手脚都戴着镣铐,镣铐上连着大铁链,铁链的另一端则系在墙上。囚犯坐在暗室中央,看到他们进来,他迅速站了起来。

狄公擎着火把近前,看到囚犯的面庞后,叫道:“殿下!”

囚犯正是李显!此刻的废帝李显看到狄公一行来救他,失声叫道:“是你?!”

“狄公救我……”李显竟然痛哭起来。

元芳用钢刀砍断了李显手脚上的镣铐。李显看着自己重获自由的双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狄公眼含泪水:“殿下,您可让微臣好找!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殿下移驾,跟我回京。”

李显大惧,连忙摆手:“我要回房州,那是我的流放之地。没有太后的命令,我怎敢回到东都?”

狄公权衡了一下,劝道:“现在情势危急,微臣到路上再向殿下讲明。殿下,事不宜迟,我们要马上离开幽州!”

正要离开,书桌上的手稿吸引了狄公的目光。时间紧迫,狄公随手拿起几张纸放入袖中,随后牵着李显的手,离开了暗室。

他们回到了厅堂里。狄公抬头,看到月亮被乌云包裹着。一阵冷风袭来,掀起了狄公的衣角。一行人来到前院,正要出琅琊王府大门,猛地,一阵弓弦声“嗖嗖嗖嗖”地响起,暗箭来袭!藏身于四周的弓箭手齐齐洒下箭雨,整个琅琊王府都在用力地吐出按捺多时的肃杀!

霎时,狄公身边的守卫一片哀号。一支飞矢直奔狄公,元芳上前挡住,左胳膊中了一箭,箭杆穿透了他的胳膊。护卫倒了大半。又有几支飞矢朝狄公袭来,都被元芳拼命挡住了。剩下的护卫连忙将狄公和李显几人围住。

不远处响起一句冷漠的突厥语,像长鞭一样划过天空:“杀死他们!”

院内突然间被照得如同白昼。只一瞬间,元芳看到敌人从四周涌出,手中的弯刀齐刷刷地举起,泛出上百道死亡的光芒,朝他们袭来。

元芳握紧了钢刀。黑衣突厥人挥舞着弯刀,从四面杀过来,瞬间便将狄公他们围得严严实实的。寒光闪烁,弯刀砍中身体的咔嚓声四起,鲜血四溅,腥臭味扑面袭来,元芳身边的许多护卫身首异处。这群突厥人下手狠毒,招招致命。元芳因为担心狄公的安全,再加上以一敌十,气力渐渐不支,包围圈越缩越小……眨眼间,元芳回头一看,只剩下自己、狄公、李显、邓逸,还有两名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