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活着冲出汤山峪(第2/11页)

按理说这护卫所有的反应和做法都是正确的、正常的,问题是他试图纵起的脚没能用上力。随着齐君元抓挠的手指,护卫的后脚脚筋脚腱齐齐被切断了。

左边的护卫只跃起了一尺左右,右边的护卫却连脚都没能离地。齐君元手指抓挠之后的第二个动作幅度极大,他的上半身整个起来,同时右手臂挥出。而随着右手臂挥出的还有他不知何时已经解脱开的镣铐,能够自如准确地挥出轻巧的犀筋索,那么挥出精钢打造的镣铐就更加没有问题了。所以这镣铐缠住了右边护卫的脖颈,并且在顺势的大力拉扯下,那护卫差点没被拽得扑倒在地。

本来已经握住刀柄准备抽刀的右边护卫感觉到突然施加在脖颈的力道,于是放弃了拔刀,改成抓紧镣铐链条,以减轻脖颈处的压力。同时脚下努力稳住,身体往后坠,这是为了尽量远离齐君元,以免有后续的攻击。

齐君元右手吊住镣铐,借着护卫后坠的力量整个人从地上起来。但他并没有松手,也没有完全站起,而是在半蹲的状态时,以吊住镣铐的手臂为中心,身体猛然就地转个圈。转圈的同时,他的左臂舒展开来,于是指尖刚好在那护卫的膝盖处抹过。护卫惨呼一声就地摔倒,与此同时齐君元放开镣铐站直了身体,然后没有丝毫犹豫地朝身后被雾气笼罩的迷宫冲去。

瞬间割伤两个护卫的是指间刀,六指死后留下的指间刀。这把刀是进来后亭长为齐君元所做事情中最冒险的一个。就在沐虬宫大门门口,齐君元被三次搜身并脱掉外衣鞋子之后。亭长突然拦住齐君元,将之前搜到的东西交给德总管。就是在这个拦住的动作中,亭长将指间刀嵌在木枷之间的缝隙中。

齐君元虽然不能像六指变戏法一样出神入化地摆弄指间刀,也不懂指间刀运用的招式招法。但像他这样出身妙成阁的都有一双巧手,而且他还是可以利用周围一切随意而杀的高手,所以用这刀子以最简单的割、划方式伤人完全没有问题。

两个护卫的解决和齐君元预料的相差不大,他没想过要杀人。而这两个人也是不杀为好,留着他们将自己活过来的情形讲给李弘冀听,应该可以对自己刺局的成功起到更好的作用。

随后齐君元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了他计划中最为艰难也最为重要的步骤——逃出。人还未到迷宫前,他身上的木枷也已经撤去,这对于手中有片指间刀的妙成阁高手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找到迷宫的入口,这对于齐君元来说也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他记得自己最后停住脚步的位置在哪里,也记得停住脚步之前走了一段怎样的线路。所以以同样的路数倒回去,即便依旧蒙着眼睛,他都可以准确地找到迷宫入口。

进入迷宫后的一段也没有问题,这是从迷宫中进来的最后一段,没有转折拐弯,所以即便有雾气遮眼,他还是准确地走了过去。

但是到了第一个分叉口时齐君元止步了。三个岔道口,他该走哪一边?鞋子进来时被脱掉,想以鞋底暗藏的气味块做记号的计划没成功。铺地的都是坚硬的石块,想在进入时用脚在地面上刮划做记号的办法也不成。那么现在应该凭什么出去呢?

齐君元知道自己必须赶紧作出决定,这里不能耽搁太久。稍晚一点就再难脱身,所做之局将彻底前功尽弃。

一个优秀的刺客,布设刺局时必须想到各种意外的可能,事先考虑好当意外出现后自己应该怎么办。而更为优秀的刺客,他们在布设刺局时都会预先设计多种方案,每种方案由易到难。最容易的方案也是最会被外在条件干扰而出现意外的方案,所以一般都只会作为辅助,如果得以实施只能算是意外惊喜。最难的方案一般都是以刺客本身为主体,基本上全凭刺客的能力去实现。这虽然不容易被外在条件干扰,却是对刺客自身的一个极大考验。

如何逃出石柱石墙的迷宫就是对齐君元的一个极大考验。翻墙攀柱肯定不行,这种兜爪的布设中,无路处便是死路,是没法投机取巧的。所以齐君元只能辨出正确的路径出去,而且还不能拖沓,必须抓紧时间。

在第一个岔路口,齐君元趴下了,把脸贴近了路面。地上没有他鞋底留下的味道,地面上也没有他脚刮划的痕迹,但齐君元趴在地上的样子却像是在嗅闻味道、寻找细微痕迹。

齐君元非常谨慎,这是第一个岔道口,也是一个关键点。在此可以证明自己在不靠辅助措施的情况下辨别正确路径的方法可行不可行。如果此处可行,那么下面的所有路口都会非常顺利。

温泉泉眼散发出的雾气是往上蒸腾的,所以地上石头路面的温度会比较低。温度低便可以相对比较快地让雾气凝结,所以靠近地面的地方视线反而清晰一些。而齐君元现在全神贯注看的也正是那石头路面,就像在鉴赏一件精美的瓷器一样。但他这一回不是体会瓷画意境,不是辨查瓷器的瑕疵,而是观察表明的附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