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歪招(第3/11页)

“那你还有其他办法吗?”范啸天在后面问。

“有,但还没找到。”

齐君元的回答差点没把范啸天的鼻子气歪:“那赶紧找,不会像桥亭那里一样又是找不合适的地方吧。”

“没错,就是找不合适。”

齐君元嘴里和范啸天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手中磷光折镜却是不停地在轿厅中扫过,眼睛更是随着折镜的光亮到处观察。这个轿厅除了廊檐与一般轿厅不一样外,其他都还正常。也是两边板窗,可关闭可通风。沿壁两道通长的坐板,这是给来客轿夫歇息的。但是没有后墙后门,直接就是一个完全敞开的通道,这比一般的轿厅简陋了些。不过既然轿厅前面没设宽大的廊檐,那么后面不用后墙后门倒也算是合适的。

但有些合适的情况如果综合在一起看的话,那就可能变成不合适的点。所以齐君元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两边的坐板和后墙上。

“轿厅设有坐板,而且有可开启关闭的板窗,那为何不设后门?坐在里面休息的轿夫、车夫在寒冷天气是会始终被过堂风吹着的。再有门口没有设廊檐停车轿,而是停在其他专门的地方,可见主人很注重进口处的齐整,那为何又会设有坐板给轿夫、车夫休息,其他地方停得下车轿却偏偏坐不下,偏偏还要回到这里来坐下休息?不对,这两排坐板不是为了休息,而是要掩饰什么设置。”齐君元又在自言自语。

“那坐板合不合适似乎与这两根大梁木不搭界呀。”范啸天嘟囔一句。平常对谁都憨厚有礼的他今夜情绪显得反常,说明他心中真的压力很大。

都是离恨谷的刺客,对兜爪坎扣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大家都看出齐君元的思路是正确的。但范啸天所说也是实际问题,现在关键的还是怎么解决头顶上吊着的两根尖锐巨木,看出坐板是不合适的点位似乎和这个没有太大关系。

“大梁木有个下落的设置,这是在闯兜者已经进入到轿厅中才会出现的状态。而梁木虽然粗大,直落下来覆盖到的杀伤范围却不大,只是占了轿厅中间的一块位置,闯兜者应变下还是有很宽裕的地方可以躲让。所以这个下落设置应该是和其他爪子配合作用的。”

“你是说和那坐板掩盖的设置会同时动作?”这次唐三娘抢在范啸天前面提出疑问。

“试一试就知道了,你们都注意了,随时防备大梁木撞过来。”

谁都没想到齐君元会这么莽撞,自己就在别人所设杀兜的攻击范围内,竟然还要试一试没有完全摸清楚的兜形布置。这可是用性命在试,稍有不慎就攸关生死。

“等等……”“再看看吧……”大家都出言制止,但是来不及了,齐君元已经将手中拿着的抵杆扔了出去。

惊铃响

抵杆横着飞出,看样子什么都没碰着。但是没等到它落地,顶上的大梁木便直直地砸落下来。大梁木上绳索的长度控制得刚好,落下的大梁木并没有完全砸在地面上,离地还有两寸的样子。因为这样设置既不会损坏石铺地面和巨木,也没人能利用这两寸的高度躲过砸击。

几乎是与砸下的梁木同时,两边坐板发出很响的一声“咣当”,坐板整个翻转起来,变成竖立状。竖立的坐板反面朝里,而这反面是无法坐的,因为上面有三排八寸长的圆钉杆。

两边竖起的钉板大力地对合过去,这么多圆钉杆带起的尖利风和坐板掀动的大股风让人不由得心寒、气塞。但是轿厅中除了风声外并没有其他声音,对合的钉板并没有撞在一起,两边圆钉杆交叉时便停止了。因为这状态已经足够,所有在这范围内的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被钉在板上。

“坎子家的‘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不过这里已经改良过了,将原来的对合钉壁改成了坐板。”未等对合顶板的震颤结束,齐君元就已经给出结论。

“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应该算是坎子家比较常用的坎面,虽然结构和动作形式常常会进行一些改动,但百变不离其宗。就拿“下凡厅”中钉壁改为钉板的做法来说,采用钉壁虽然隐蔽性更强、杀伤范围更大,但是需要很多大型的动力弦簧和机构。这里改成钉板可能是不想把整个轿厅结构变得太过臃肿,失去简朴雅致的风格。

清代初期江南匠家高手鲁心禾所著《遁甲奇设》中有关于“天落雷槌”和“钉壁对山靠”布设的详解,并举有很多布设典故。众多典故中都是双坎同布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靠杀伤。但其中也提到两个躲过这两坎同时动作的故事,一个是南宋时群侠大破太湖三仙岛、擒拿镇吴侯,有一个灵猿门高手进到双坎之中,在“天落雷槌”动作后的一刹那,用“一线登峰”的招数顺着吊住梁木的绳子爬到屋脊斜角中,躲过钉壁对合。还有一个是明代官府重金聘江湖道扫荡燕西匪寇,一个叫三丈陀的高手误入双坎同布的山门,他在躲过“天落雷槌”后所携带的武器精钢捣槌刚好撑住两边钉壁而逃过一劫。当然,也有许多懂得坎理、兜相的高手从机栝弦簧上直接破解两坎合布的,那都不在此记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