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决(第2/11页)

卜福强笑了一下,唇边髭须微微抖动:“这说明受刑刺客是在不久前才收到刺杀令的,甚至可能是在下手之前刚刚接到最终的刺杀令。”

这句话一说,无极渊中一阵骚动。如果卜福这话属实,那么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是向裴盛发出最终刺杀令的人。

在场的人中大部分是李景遂手下,这些人早就在无极渊中出入,而且这些天在无极渊中都待过很长时间,所以反而嫌疑不大。而今天早上来到无极渊的有很多是韩熙载、冯延巳、李弘冀带来的亲信,他们为了及时得到准确的刑审结果,所以都安排了自己的人盯着刑审现场。而如果说是刺杀之前刚刚得到最终刺杀令的话,当时跟着卜福和书童一起进来的只有吴王府的德总管。而且德总管是卜福和童儿要出竹月堂时,李弘冀突然间改变主意临时让他跟过来的。

虽然卜福这话说出了,虽然本该有什么人主动提出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扣下细查的建议,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齐王、太子以及两个重臣没有一个人顺着卜福的说法继续。因为他们都是聪明人里的聪明人,所以都不会把话头往那上面引。因为不管谁提出这个建议,也就得罪了其他所有的人,这相当于是摆明了对他们的不信任。再说了,他们几个谁都有手下人在现场,而眼下这种状况下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手下百分百没有问题。所以最好还是马上离开这里,然后自己细查此次带来的手下。如果当着这么多外人查出来,自己也会被扯上关联。而且把手下交给别人去查,说不定莫名其妙就会扯上关联。

所以王爷、太子、两位重臣,以及鬼党顾子敬,嘴里都是敷衍着不明所以的哼哼哈哈。随即在哼哼哈哈中很快达成共识,刺客审讯之事到此终结,第二天早朝时一起向元宗详报前后经过。然后各自带着手下纷纷离开了秦淮雅筑。

也就在这个时候,佝偻枷中的裴盛终于被一口浓厚的血块堵住了呼吸,依旧被佝偻枷扭曲着的躯体逐渐僵硬。虽然他是个杀人之人,但已经在人间遭受到地狱般的折磨。不知道真正到了地狱之后,会不会不再让他如此受罪。

裴盛在离恨谷的隐号是“锐凿”,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这隐号的真正含义,只以为是他的“石破天惊”攻击力强,所向披靡。但其实裴盛的“锐凿”隐号是因为两点,一个是他断腕中藏有锐利臂骨,且练成了以锐利臂骨一击夺命的绝技。还有就是他曾经过专门的承刑训练,具有极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就像专门凿击硬石的凿子。其实一个人可以将自己的断腕臂骨练成致命一招,并且在无数次练习中将臂骨磨得如凿子般尖利,那么此人天性中承受痛苦的能力就已经可想而知了。

但他这一次究竟充当的是个什么角色?身处怎样的一个刺局?他进入的刺局实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刺杀蔡复庆真的是为了下一步的刺齐王吗?又是谁在指挥他完成这一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刺杀?这许多的疑问并非解不开的谜,除了死去的裴盛外应该还有一些人知道,问题是知道答案的那些人本身也是谜。

十目佛爷蔡复庆被一个关在佝偻枷里正在受刑的刺客杀死,这事情很快就在金陵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世上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李景遂无极渊中都是严守府中内情不乱说、不外传的家丁、属下,还是免不了他们会在不经意的渠道将刑审细节流传出去,何况知道当时细节的还有李弘冀和其他几位大人的属下。

不过这一次李景遂也没有特别强调此事不能外传,不是忘记了,而是就要让一些人用不经意的渠道、很自然的方式将这情况流传出去。因为卜福说蔡复庆是被蓄意刺杀的,那么别人摆这样一个刺局肯定是有目的的。如果只是单纯为了报仇来杀蔡复庆,根本不需要这么费工夫,再一个无需做这么大的牺牲。而从最直接的推测来看,刺杀蔡复庆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下一步对付自己。所以李景遂要将信息传出去,他一则想尽快看到主持此事或知道此事的人后续会有什么行动。再则这消息传播出去,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谁都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某些想对自己下手的人就会有所顾忌了。

齐君元只用了一壶酒,便让酒馆中一个好酒但更爱夸夸其谈的酒客将裴盛刺杀蔡复庆的细节全说出来了。

听了这些细节后,齐君元并没有因为裴盛为自己刺齐王扫除障碍而高兴,也没有因为裴盛丧命无极渊而难过,不喜不悲的心境中再次疑云汹涌。

齐君元的思路是从烟重津开始的。因为之前和裴盛有关的一些疑问唐三娘已经解释了,他们两个接到乱明章前去往上德塬放迷烟夺皮卷,但是失利之后一直都跟随齐君元同行,即便在东贤庄脱险后分道而行,本该追赶上德塬的族人的唐三娘、裴盛还是转而赶到呼壶里。这所有原来无法解释的现象都是因为他们两个在上德塬之后接到了秦笙笙传递的“一叶秋”,让他们两个始终跟随秦笙笙,听命于秦笙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