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二十一章 情浓于血

东海乌晶剑的寒意笼罩在金陵城上方的这几天,荀皇后几乎夜夜难眠,精神日渐萎靡,却又不肯宣召御医调理,自己勉强支撑装作无事,靠脂粉掩饰面色的灰败。近身伺候的女官和嬷嬷们屡劝不听,也只能暗暗担心。

这日一早起身,她勉强咽下几口粳米粥,努力打起精神听东宫执事禀报太子起居,刚听到一半,素莹近前,呈上乾天院递入的一个木盒,说是濮阳上师新得的白神神谕。

荀皇后正是心事重重之际,忙净了手打开,只见盒中平放着一方黄符,上头端端正正写着八个字:“数载心结,一朝消散。”

素莹跪在侧旁顺势瞟了瞟,又觑了一眼荀皇后的脸色,小声问道:“娘娘要宣召上师解谕吗?”

荀皇后呆坐了片刻,缓缓摇头,“不必,本宫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愿真如白神所言……”

话音未落,外殿值守太监突然匆匆奔进,跪伏在阶前禀道:“陛下口谕,召皇后娘娘养居殿见驾。”

荀皇后心头顿时一凛,却也无暇多想,急忙起身更衣理妆,匆匆赶往养居殿,刚刚迈步进入殿门,她便立即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

梁帝如往日般斜靠在御榻之上,一手撑住膝盖,上身半倾,显得有些佝偻。长林王在阶下落座,世子立于身后。荀飞盏与萧平旌并肩站在殿中,看上去似乎刚刚禀奏了什么事情。两人旁侧的内侍躬身捧着一条长盘,盘中放有一页纸笺,一个明漆粉盒,一只扎满银针的黄袍人偶。

“数载心结,一朝消散。”这两句神谕闪电般划过心头,令荀皇后的呼吸有些不稳,她勉力维持住表面的镇定,上前见驾行礼。

萧歆微微抬手,示意她起身入座,对阶下的荀飞盏道:“事关内苑,荀卿再跟皇后解释一下吧。”

荀飞盏领旨上前两步,低声将昨夜今晨发生的一系列惊变重新讲述了一遍。

莱阳王的旧案,暗藏朱胶的粉盒,这些事情荀皇后原本就知道。墨淄侯的寻仇证明莱阳太夫人是谋害淑妃的真凶,以此为结论反推回去,大致的真相已不难拼凑。荀飞盏刚刚解释到一半,荀皇后便已经明白了过来,心头又是惊诧,又松了口气,一时竟说不上是悲是喜,是庆幸还是酸楚。

萧歆似乎能够体念她此时的复杂心境,稍稍侧过身,拍了拍她的手背以示安慰。

“先帝与陛下当年已是恩宽,却没想到这些年罪人假意恭顺,心中竟还是这般怨毒。凡是能够下手的地方,淑妃妹妹……长林世子妃……她居然一个都没有放过。”荀皇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咬住牙根,“幸好陛下福泽深广,才没有被她的咒蛊所害。”

自从荀飞盏今日第一次进宫回报后,萧歆就一直心绪不宁。淑妃的横死、莱阳王的旧罪,往日伤痕痛楚未消,桩桩新罪又摊在眼前,他只觉得前额闷闷地发疼,闭上眼睛便不想再睁开。

萧庭生对他的心情最是了解,急忙开言劝慰道:“如此久远的陈案能查到真相,大小也算是个安慰,倒不急于今日便要全盘处置清楚。陛下这几天一直圣躬不安,应以保养为上,若是因为盛怒伤了龙体,岂不是遂了罪人的心愿?”

萧歆的眼前已经有两次晕眩发黑,他不愿众人惊慌,勉力支撑着,听到王兄的劝说,顺势摆了摆手,低声道:“朕确实有些疲累,就依王兄所言,明日再行处置,你们都退下吧……”

萧庭生怕他再劳神,立即站了起来,率众人在阶下行了礼,快速退出。荀皇后留在原位,见萧歆身子缓缓后仰,似乎想要躺下,急忙上前小心扶住,在他颈后垫了软枕,又命内监取来锦被盖上,轻轻掖了掖被角。

萧歆将手从被中伸出,攥紧了她的一只手掌,双眸依然紧闭着,语调模糊,“……原来朕的淑妃……最终竟是死在自己同族姐妹的手中……”

荀皇后的背脊微微一僵,低头看向两人交握的双手,半晌后方低声道:“臣妾与陛下同悲。”

少许泪水自萧歆的眼角渗出,他慢慢睁开眼睛凝视上方,好一阵才将视线转向身边的荀皇后,眼底微红,“这些年……委屈皇后了……”

一股酸楚如同开闸般涌上心头,荀皇后突然有些撑不住,一下子扑进了萧歆的怀里,哭了起来。

皇帝既然没有新的旨意,莱阳侯府当天便仍由禁军管控,荀飞盏不愿在这节骨眼上再出什么乱子,一出宫门便向老王爷道了别,匆匆赶了过去。萧平旌倒还记得元启的请托,可方才殿中那般情形,怎么可能有他插嘴的机会,故而一直未能提出,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便加快脚步追上前方的萧平章,打算跟他先提一提。

“那个女人当然是罪有应得,但我相信元启应该没有掺和进去。他现在被囚府中,处境艰难,未曾哀求我别的事,就是想要……”萧平旌一股脑说到最后,才惊讶地发现兄长一直垂着眼帘,神色怔怔,根本没有在听他说话,忙伸手拉了拉他的袖口,“大哥?大哥你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