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魔教妖女(第3/4页)

以人家的地位势力,一句话的事,手下的人就会办好,还是各方面合心意的那种。

萧函正准备要掏钱来买时,小郡王的人已经将地契医馆买下了。成青濯言道,“祖母说了,陆大夫对郡王府的恩情,无以为谢,这份地契只是郡王府的一点小小心意,还望陆大夫不要推辞,日后还要继续仰仗陆大夫继续医治了。”

在陆大夫的金针之术下,太妃的头疾早已好的七七八八了,这还是萧函顾忌太妃的体质有意放缓了疗程。

以太妃的话来说,以陆大夫的医术,早晚能名扬天下。光是真金白银太肤浅了,还不如直接送一间医馆,还有利于增加陆大夫与郡王之间的情份。毕竟陆大夫也不是郡王府的私医,京城也不止定安郡王府一家权贵,以后若是有什么事恐怕还要有求于陆大夫。

定安郡王府表现出诚意,萧函也没有推辞,有郡王府的面子在,在京城开医馆的初期生活也要好一些,于是收下了医馆地契当作诊金。

医馆开了之后,陆父陆母在京城也很快安定了下来,陆父继续当他的坐堂大夫,自看了萧函给的那些医术后,触类旁通,陆父在医术上也有所突破,一段时日下来,陆家医馆在京城也有了些名气。

萧函依旧住在郡王府上,直到为太妃结束了全部的金针疗程。

太妃头疾完全治愈那日,萧函还被召进了皇宫大内,当今皇帝对定安王太妃很是敬重,不仅是太妃当年对他有救驾之功,更重要的是在宗室勋贵中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也是坚定的保皇党,所以皇帝对太妃医治头疾一事十分关注。

宫里的数位太医也为太妃诊治,共同得出结论,太妃的身体确实已然康复,而且不会再有头疾复发,也就没有了性命之尤。

皇帝大喜,更惊讶于陆沅芷年纪轻轻,医术便已如此了得,下令重重赏之,还提出恩准让她以女子之身进入太医院,成为皇家御医。

宫里的御医医术自然是最好的那一批,且还有官身,不过这与原身的心愿相差甚远,原身受陆父熏陶,想做的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者,而非侍奉权贵专为达官显贵看病的太医。

不过拒绝皇帝当然不能这么直白,萧函谢辞道,“民女一介乡野大夫,年纪尚轻,才疏学浅,医术还不能与宫中御医相比,承蒙父亲教诲,还要继续苦学医术,走遍天下各处,知晓学习更多疑难杂症。”

皇帝本就因为陆沅芷治好了太妃的头疾,对她有几分好感,见她自谦推拒圣旨也不以为忤。想想也觉得,陆沅芷医术了得,但的确太年轻了,这么早早进御医院只怕还会惹人非议。人家自己也不曾骄傲,还要继续学习提高医术。陆沅芷才十七八岁便有如此好的医术,待再过十年二十年,恐怕还能更好。他要是把人留下来了,说不定还阻碍了陆沅芷成为一位名医大家,也非他大楚之福。

知道有这么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就够了,若是有什么事,再一道圣旨召回来也不迟。

即便推辞了那道入太医院的圣旨,陆沅芷的名声还是在京中传开了,连带着到陆家医馆看病问诊的人都多了,许多人都知道陆沅芷治好了连宫中太医和吴神医都无可奈何的头疾,得到了皇帝的封赏。

那位名扬朝野的吴神医,萧函也曾见过,就在太妃府上。吴神医也对她能治好太妃的头疾,感到不可思议,还旁观过萧函施展金针之术,然后不得不承认,陆家的针灸术精妙但不难学,难在于能像萧函一样施展自如,出神入化。即便他领悟了这门金针之术的窍门,但如萧函一样医治病人,却不太可能。

吴神医也为她小小年纪,医术便有如此高的造诣感叹不已,却也没有生出什么嫉妒之心来。

萧函在京中又逗留了一年之久,除了平日在陆家医馆坐诊,也为京中的权贵看过不少病,比如秦国公的腿疾,顺宁伯夫人,宁王世子的心悸之症等等。

这些都造就了她名医的不小声誉。

而这一年期间,她也有借助别的渠道探听江湖上的消息,得知那场正魔大战还有薛小七的下场。见过叶青琼的她,自从也从中看出了叶青琼的计划心思。

自蜀州那一回后,萧函虽然没有再见过叶青琼,但却不算断了联系,因为叶青琼又给她送了两回医书,只是不曾露面,以当日自称的‘卫夫人’送了过来。她既然不说,萧函也就当不知道。

一年之后,萧函便告别了陆父陆母,离开京城开始行走天下,积累民间的医疗经验,渐渐名扬天下。

……

开元二十五年,名医陆沅芷研制出防治天花的方法。

开元二十七年,东南发生瘟疫,神医陆沅芷受朝廷邀请前往救治,与朝廷钦差当地官府合作,研究出疫症药方,活人无数。皇帝大悦,授予有功之臣陆沅芷爵位,赐厚禄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