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秘笈奉还求曲谅佛珠空掷愤难平(第5/6页)

大悲禅师接过了他的还书,随手揭开一页,这一页正是“太虚真经”中谈及“三象归元”内功心法的精义之处,只见姬晓风的“眉批”写道:“三象归元,泯于无有,气脉精神,难分先后,天人合一,方成不朽。”大悲禅师看了,不禁瞿然一惊。

原来所谓“三象归元”,即是神、气、脉三者之间的关系,修炼内功的人,有的主张“神与脉合”,有的主张“神与气合”,有的主张“舍气从脉”,有的主张“气脉精神,合而为一”。对这三者的关系,由于轻重先后的不同主张,而分成许多不同的练功流派,这是武学中最深奥的理论之一,难以细表。姬晓风这几句眉批,提纲挈领,道出了修炼内功的上乘心法,比“太虚真经”所论,更为精辟,故此大悲禅师看了,心中也暗暗佩服。

其他各人的反应各各不同,有的欢喜,有的恼怒。要知武林中的门户之见甚严,各大门派都有他们本派的不传之秘,即算渊源极深,交情极好,也决不能借阅别派的武功秘笈。

如今姬晓风在各派的秘笈上,一一加上了评注,或借少林派的来补充武当派的,或用青城派的来评崆峒派的,或揉合各家学说而独抒己见,或将邪派的理论掺杂于正派之中,换言之也即是等于将各派武功的不传之秘向别派公开了。因此,有些气量狭窄、门户之见特深的人当然恼怒,有些较小的门派中人,借此机缘,得窥各大门派的上乘心法,心中却是暗暗欢喜。

姬晓风将偷来的各派秘笈尽都发还之后,拍拍手道:“原物奉还,有多无少,诸位可以放姬某走了吧?”大雄禅师是少林寺的“执法僧”,嫉恶如仇,对于邪正之别,看得甚为重要,姬晓风从少林寺偷书,他早已认为大损本派的威严,如今姬晓风还书给他的师兄,他又不知道姬晓风在书中写的是些什么,因此见姬晓风要走,便勃然怒道:“你将各派秘典,予取予携,如今拍拍手便想走了么?”武当派的抱拙道人叫道:“对!若不将他武功废掉,给他要来便来,要去便去,咱们各大门派的颜面何存?”

大雄禅师脱下袈裟,大喝一声,袈裟化成了一朵红云,向姬晓风当头罩下,抱拙道人展开了连环夺命剑法,也跟踪急刺,峨嵋派的青松道人与大雄禅师早已约好,要合力生擒姬晓风,这时,他得回了本派秘笈,略略翻阅了一下姬晓风的评注,心中却是有点踌躇。但大雄禅师已经发动,他也只好跟在大雄禅师之后,向姬晓风展开攻击!

姬晓风道:“出家人慈悲为怀,老禅师你却怎的这样狠法?俗语说捉贼追赃,自首减罪。现在我不但原物奉还,还加上了利息,即算你们当我是个贼,也该饶了我了!”

说时迟,那时快,大雄禅师那领袈裟已罩了下来,姬晓风看似嬉皮笑脸,其实对这三大高手却是不敢轻视,他拍出了一掌,那领袈裟呼的一声在他头顶打了一圈,四边垂下,中间部分凸起,似充满了气体一般,化成了一口钟形,仍然如影随形,紧紧地罩定了姬晓风。

要知道姬晓风的武学造诣虽高,但内功的修为却难以速成,因此他虽然偷学了各派的上乘心法,真实的功夫和少林寺这两位高僧相比,不过是在伯仲之间。现在大雄禅师以全力施为,姬晓风的劈空掌就只可以减轻压力,却破不了他那领袈裟。

抱拙道人的长剑亦已攻到,这一剑直取他背后的风府穴,剑势凌厉非常,可是在这三大高手之中,抱拙道人究竟是最弱的一环,姬晓风就似背后长着眼睛,忽地反手一弹,抱拙道人拿长剑的手腕给他弹中,长剑不由自主的向上刺出,与大雄禅师罩下来的袈裟正好碰着,铿锵有声,竟如刺着了铁板一般,剑尖登时折了。姬晓风转过身来,再接了青松道人的一掌。

抱拙道人大怒,运剑再刺,大悲禅师忽道:“师弟,由他去吧!”大雄禅师怔了一怔,那领袈裟在半空中停住,青松道人也无意与姬晓风拼命,这样一来,竟变成了抱拙道人与姬晓风正面对敌。

姬晓风道:“老禅师说得对,得饶人处且饶人!”话是如此,却忽然以天罗步法,闪电般的欺到抱拙道人身边,劈手就夺了他的长剑。

大雄禅师大惊,袈裟急忙罩下,姬晓风一剑直刺,这次却与空手不同,他力贯剑尖,虽是钝剑,也把袈裟刺穿了一个小孔,袈裟登时似泄了气的布囊,压力大减,姬晓风倒持剑柄,就在抱拙道人惊愕之际,将长剑塞到了他的手中,笑道:“原物奉还,求道长高抬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