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易形脱困(第3/7页)

与王常合兵的义军又有数万之众,加上一些收编的降卒,兵力也不少,更重要的却是这新胜的锐气,使义军一扫颓气,变得斗志昂扬。

这些日子来,义军一直都在挨打,一直都处于绝对的下风,自宛城大败之后,他们几乎没有尝到胜利的滋味,可是便在王常合兵的这一刻,他们却取得了让他们骄傲的战绩。

降敌近万,杀敌数万,还杀了对方两员不可一世的大将,这之中的感觉几乎有天壤之别。

所有人都在庆幸有王常合兵,每个人也都尝到了合兵的甜头,而这些人则对王常有着无比的感激,没有王常,他们便不可能取得胜利,甚至是无法见到明年的阳光,可是现在一切都改观了。

王常这一战所安排的策略和战术确实让人无法不信服,其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一战的胜利完全是王常所带来的。不过,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义军任重而道远,即使是杀了甄阜和梁丘赐,可仍有严尤、陈茂和属正这等名将,官兵的力量尚比他们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是以,胜利可以让人激动,但胜利之后,仍有许多俗务让人头大,而眼下义军所面对的,便是这些头大的俗务。

刘玄和王凤本想乘胜直捣淯阳,缓解淯阳的危机,但是王常却坚持要编制新军,定军规,正法纪之后才能起兵,否则他便会带下江兵战士回宜秋。

刘寅和刘秀也赞同王常的做法,刘玄和王凤也没办法,因为当初在联兵之前,他们便已经答应了王常的五个条件,现在自不能反悔,否则王常若真是领下江兵回了宜秋,他们仍逃不过散伙的命运。凭他们的残兵,绝难对付严尤,而刘寅很明显站在王常一方,是以,他们只好放弃乘胜追击这诱人的想法,而调头整顿军规,正法纪,将所有的战士再重新编制,虽然仍以下江兵和舂陵军的形式,但是每一旅、每一营的编制却更加齐全,其军阶层次分明,不会有半点马虎。

王常的军中早就是这般编制,一切从严,是以下江兵整体看上去绝没有半点松懈的风气,王常治军一向以严格著称,是以其战斗力也是绿林军几支义军中作战能力最强、内部协调最好的一支。

王凤并不是一个擅于治军的人,尽管带兵打仗对他来说并不难,但是要谈到治军,整顿军纪,他却有力用不上。

刘玄虽有治军之才,却没有治军的魄力,若是王凤反对,他一般不会坚持要治军,这便是他的弱点,但才能他是有的,眼下王常和刘寅重整军纪的决心已成不可逆改的事实,他倒也能帮上一些忙。

王常、刘寅和刘秀则是治军的绝对骨干,刘秀曾游学四方,熟读兵书战策,无论是历法还是军略,都有着过人之处。谈到治军,现在倒成了他发挥才能的舞台,而他提出的许多建议都被刘寅、王常和刘玄所欣赏。

刘玄对这位堂弟倒是极有好感,因为刘秀一直都极为尊敬他,而他比刘秀大上近十岁,是以对刘秀既有兄弟之情,又有子侄之义,对于刘秀的才学,他一向极为看好。

刘秀虽然娶回了曾莺莺,但因一直都在征战,很少照顾到曾莺莺,只是让她呆在舂陵,现在终于松了口气,却又置身于义军改编之中,他很难抽出机会回去看曾莺莺,这让刘玄和刘寅比较佩服,如此娇妻,能够忍而不见,以大局为重,这使军中之人对刘秀大有好感。

△△△△△△△△△

林渺走出王府的大门,与白玉兰相视一笑,长长地松了口气之时,鲁青已赶出一辆大马车自后门绕了出来。

“请上车!”鲁青一挥马鞭,意味深长地道。

林渺想也不想,拉起白玉兰立刻上车,车子马上远驰。

“快,摘下面具!”林渺说话间先抹去自己脸上的易容膏,将外衣脱下,拿出易容工具,在摘下白玉兰脸上面具之时,迅速为其再度易容成一个中年书生。

“鲁青,你将马车驰出城外,然后自己设法与耿信和任泉联络,我们先下车了!”林渺隔着车厢沉声吩咐道。

“小的明白!”鲁青沉声应道。

“很好!”林渺露出欣然一笑,向白玉兰道:“我们下去!”“嘎……”马车在一胡同口停下,林渺和白玉兰以最快的速度掠下马车,没入胡同之中。鲁青却已驱车向城外急速赶去,而此刻自王府的方向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

“我们去哪里?他们追来了!”白玉兰担心地道。

林渺吸了口气,笑了笑道:“我们先去找几个朋友,然后去信都!”白玉兰露出幸福的笑容,至少,她此刻是跟爱郎在一起,她不用担心其它的任何事情。她相信不会有任何事情能够难得了林渺,这是基于内心最真实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