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九章 把握时机(第2/8页)

“凤帅领一万战士留守此地,负责协调四面,我与玄帅各领一支人马围守一方。陈牧将军和光武领兵一万围守北面,并防止附近各城有来援之军,切记,只围不攻!”刘寅摊开一张宛城草图,仔细地指点着方位。

“胡段将军领兵两千扎于桐峡口,防止方城舞阳来的援兵!”“李通将军领兵五千驻金瓦谷,守我军返淯阳和棘阳的归路,同时也保证我们的粮草营运!”“邓晨将军则负责我军后勤补给。”……

刘寅仔细地下出每一道命令,他绝不敢有半点差错,本来此次攻宛城,在时机之上就不能算是把握得很好,胜算并不大,而且他所面对的对手又是当今最出色的军方统领严尤。若有半点差错,很可能会全军覆灭,同时他让李通和邓晨负责后方,也是为舂陵军留一条后路,这两人都是他最得力的部将,调至后方,就算自己在前线输掉了,他舂陵军也不会就此完蛋,这不能说没有一点私心。

私心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事实上,刘寅这次出征宛城,心中便有一丝不祥的预感。

王凤自然不反对,因为他居在小长安集指挥全局,也算是后方,自然不会在意刘寅的那点私心,事实上他还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对攻下宛城很有信心,只因为破淯阳、克棘阳,这一切来得太轻松了,轻松得使他以为天下所有的城池没什么两样。

胜利总容易让人麻弊,让人大意,甚至是忽略了许多事,而现在刘玄和王凤便是如此。

△△△△△△△△△

宛城外四处都是义军,林渺是想进城都没有机会,义军的来势和速度比他预料的还要快一些。当然,他并不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也没有人听,在无法进城的情况下,他也只好与怡雪一起呆在流云观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林渺担心小刀六在城中为他担心,他在城外有美相伴,可是众兄弟却在城中着急,这确实有些不该,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太够意思。

“你是不是很想回城?”怡雪向林渺问道。

“我的兄弟们肯定都急坏了!”林渺无可奈何地道。

“北城守将是刘秀,如果你有办法入城的话,可以让刘秀给你让条道。”怡雪笑了笑道。

林渺微微皱了皱眉,忖道:“此刻刘秀与刘玄已经是一伙了,虽然他还可能靠得住,但若他知道我有入城之法,岂不是出卖了严尤吗?”“我要入城也不能找他呀,随便找个方法也好,要是让他们破了城,我的那些兄弟不也跟着糟殃了?”林渺开玩笑道。

“那你是希望义军败喽?”怡雪煞有其事地望着林渺,反问道。

“不是我希不希望的问题,而是义军这次是没有可能胜的。”林渺摇头苦笑道。

怡雪讶然,反问道:“何以见得便会如此?”“义军这么急着攻下宛城,本就犯了兵家大忌,准备不足,便来攻此坚城,那他们惟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围城而非攻城!”“不错,他们确实是在围城,而没有半点进攻的意思,但是宛中存粮紧缺,根本就支持不到一个月,一月之后,他们便不战自败,何以见得义军会败呢?”怡雪不解地问道。

“你说得很对,宛城这些日子每天都向城中运进大批粮草,但城中军民十余万,每天耗粮惊人之极,在再没有外粮供入的情况下,实无法支撑一月。但是在这一个月之中,义军必败!”林渺肯定地道。

怡雪都对这些感兴趣起来,林渺说得如此肯定,可是她却看不出其中有何不妥之处。

“义军主帅有三,调令难一,而新胜之军,虽锐气正盛,但也容易自大。若非如此,义军也不会这么急匆匆地便赶到宛城之下了。这样一来,必易疏忽!从眼下义军的布置来看,刘玄、刘寅、王凤各守一方,这也是刘寅必须这样做的,若他对王凤和刘玄呼来喝去的话,这二人必不满,是以他们各持一方,这就减少了三人之间的磨擦,但也使得三方的军情不一。若只是由刘寅一人主事,以他之谨慎,必不会大意,但刘玄和王凤却不同。因此,我猜这次义军的败局必出自这两人身上!”林渺肯定地道。

“我想不出会有什么方法败退义军,严尤没有趁义军长途跋涉疲军之态时攻击,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现在缩身于城中,义军四面围堵,他们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怡雪道。

“义军锐气正盛,若长久不攻,其锐气必丧,反会斗志更消沉,这一点很重要,严尤绝不会傻得将所有兵力都寄于城中。他之所以派属正、梁丘赐这类人出城战敌,却没有一个他身边的亲信大将,可见他定是另有安排,如果我是他,必会先遣一支精锐伏于城外某处,待义军松懈之际,自背后杀出,届时,里应外合,内外夹击,义军必败!”林渺悠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