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 三 章 冰火二老(第3/4页)

柳天赐站在船尾,一运内功,小舟在内功的激发下,向山崖射去。

眨眼小舟便已到了崖边,那石崖高约千仞,石壁如削,光滑似镜,像一道天关拦住小舟的去路.

眼看小舟就要撞到崖石,柳天赐使了一个千斤坠,小舟竟在河心疾旋起来,白素娟死死抓住船帮。

好一会儿,小舟才渐渐停了下来,柳天赐连忙扶起白素娟柔声道:“姐姐,你没事吧?”

白素娟道:“不要紧,只是有点头晕.”

柳天赐道:“姐姐,我们进了一条死水路,怎么办?”

白素娟看了看形势,道:“不会的,你将那青藤扒开。”

柳天赐一看,石壁上果真有一大片青藤,密帘般垂将下来,将崖底遮住,柳天赐依言用桨将茂密的青藤扒开,里面果然有一个偌大的洞口。

柳天赐心中一喜,一运内功,小舟哧地一声,钻进洞去。

崖洞里伸手不见五指,只听见水流声甚急,浪击岩壁,轰隆隆如擂天鼓。

白素娟从怀里掏出火折子,打亮后照了照,见崖洞不过一人高,窄窄仅容一条小舟通过,崖壁上长满了数寸厚的滑腻的青苔。

这是一条阴河,阴河之水激流旋转,暗涡重重,阵阵寒气逼将过来,让人感到如冰锥刺骨,冷得气滞血凝,白素娟冷得全身打战,柳天赐将她抱在怀里,用自己身上的热量温暖她。

虽然还有些冷,但白素娟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幸福无限的偎在柳天赐的怀里。

崖洞不大,大约过了半顿饭工夫,小舟便已到了尽头,黑暗中,小舟撞在什么东西上,便即停住。

白素娟坐起,再打亮火折子一照,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将出口堵得严严实实,柳天赐不由吸了一口凉气,说道:“这洞是个死洞,不通气。”

白素娟凑近细看,忽然发现那巨石上隐约刻有字——锁龙闸,说道:“天赐,你推推看。”

柳天赐用双掌按在巨石上,用力一推,小舟向后飘出五六丈,而那巨石纹丝不动,说道:

“姐姐,这比鬼神洞和刚才那溶洞的石门不知要厚多少,看来,是打不开的。”

这时,白素娟手中的火折子已燃尽,洞中漆黑一团,忽然间,白素娟眼睛一转,发现那闸门旁的石壁上有物在闪闪发亮,心中一动,说道:“天赐,将船弄过去。”

柳天赐将小舟划了过去,白素娟道:“天赐,你可看到那闪光的东西,郭震东等魔头既能从这里进来,说明一定有开闸的机关。”

柳天赐道:“难道那是机关不成?”

白素娟道:“你过去看看。”

柳天赐走到船头,伸手去摸,才发现石壁上有一小洞,那光便是从洞中发出的,他将手伸入洞中,触手之处,有一鸡蛋大小的球儿,他抓住那球儿用力一提,竟未提动,使劲一扭,那球儿便转动起来。

柳天赐再转动石钮,那石闸便缓缓下沉,不一会儿工夫,整块巨石便沉入水底,露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洞口。

柳天赐先将小舟摇出,但见外面便是烟波万倾的鄱阳湖。

此时已是黄昏,红霞满天,湖上波光粼粼,鸥鸟欢鸣,白帆点点,打渔的船儿准备晚归,阵阵渔歌飘将过来,使人心神顿爽,芦苇中细苇频摇,沙沙怍响,远处青山隐隐,绿水如烟,好一派鄱阳湖的晚景,江南秀色。

两人弃舟上岸,在岸边的一个旅店胡乱吃了一点东西,问明了鸟岛的方位,两人再踏上小舟径向鸟岛射去。

天色己黑,夜空一碧,万里无云,中秋月圆,皓月当空,疏星点点,闪烁在墨蓝色的天穹上,星辉月影倒映湖中,茫茫鄱阳湖中似撒进了无数颗明珠宝石,灿烂生辉,摇曳成趣。

鸟岛坐落在鄱阳湖中心,望着前面浮在湖心的小岛,柳天赐道:“上官雄为何要选在这里开武林大会?”

白素娟想了一下道:“这其中肯定有他的文章。”

柳天赐道:“不知师父、玉霞真人、不老童圣等群侠到没到。”

白素娟道:“这次武林大会关系到整个中原武林的存亡,他们一定会到的,而且应已在岛上.”

柳天赐道:“这鸟岛四周水深不可测,漩涡重重,水寒刺骨,水下暗礁如刀似剑,便是有船,也靠不上去,不知天下群雄又是怎么上去的?”

白素娟也甚是不解,皱眉望着湖面出神,忽然,她眼睛一亮,指着湖面叫道:“天赐,你看,那是什么?”

柳天赐一怔,伏下身,瞪大眼睛,朝前面的湖面望去。

月光下,他见那水面上有两排黑点,自舟下通往湖心,仔细看了看,才知是水中埋的竹桩。

那竹桩有碗口粗细,每根相距丈遥,露出水面尺余,犬牙交错,排列成行,就像练功用的梅花桩,直通往鸟岛,柳天赐略一思索,便即明白,对白素娟笑道:“是了,我还以为那上官雄弄什么玄虚,这竹桩便是登岛的垫脚之物,若无绝顶轻功,休想上得岛去,要想上岛还得过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