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劫富济贫(第8/17页)

小弦当即搜肠刮肚、凝神苦思。他虽熟读《铸兵神录》,但那里面大多是各种兵器的铸造与使用之法,他料想林青大多知晓,一时想不出有什么新意可以提供,只是喃喃念道:“发弓之七要:蜷指、扣手、平目、直肩、挺胸、跨步、凝气。前手如拒,后手如撕,前腿欲其直,后腿欲其曲,手握弓胎正中略上半寸,肘紧夹弓胁,弓弦箕张如月,注矢三息,满而后发……”

林青动容道:“我以往发箭都极为随意,想不到其中却有这许多讲究。为何要手握弓胎正中略上半寸处?那箭支岂不是要放偏了?”

小弦道:“《铸兵神录》上说了,箭支在飞行过程中会因力尽而往下坠落,所以在射出时应该略略往高处才好。而至于箭在弦上为何要三息的时间,我也不太明白。”

林青思索道:“那是为了让发箭者平心静气,方可一举命中目标。”他当即又问起一些使用弓箭的要领。

小弦当初学习《铸兵神录》时年龄太小,大多是死记硬背,并不知其所以然,经林青这个武学大行家细细讲解,许多一直不明白的地方霎时而解。而林青在江湖上被誉为暗器之王,平日皆用轻巧灵便的暗器,直至得到偷天弓后方才专注于弓术,缺少理论上的指点,此刻听小弦将《铸兵神录》中的语句一一道来,亦觉获益匪浅。

如此一来,两人边行边说,已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小镇。

此镇名平山,隶属鄂境。江汉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稠密,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却也有二三百户人家。大约此刻刚好是赶集的日子,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小弦虽听不大懂乡人土语,但看着四周往来的那些淳朴村民,仿佛又回到了滇南的清水小镇中,因而越发思念起父亲许漠洋,却怕林青瞧出自己的伤感,惹他担心。于是他只拉着林青朝人多的地方去,借以掩饰自己的情绪。

随着人流走过半条小街,眼看已将至午时,林青道:“想必你肚子饿了吧,不如我们先去找个酒楼吃饭,然后再赶路。”

小弦眨眨眼睛:“这小镇如此热闹,我还想多玩一会儿,林叔叔不是买了些干粮么,我们随便吃些就好,就不必去酒楼了吧。”

林青见到小弦的古怪神情,如何猜不出他是怕自己身上没有银两,所以才不愿意去酒楼,还偏偏找个贪玩的理由,显然是不愿意让自己面子上不好看。这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倒十分懂事,想到许漠洋撒手而去,陆羽夫妇早早身亡,自己可算是小弦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心头更增怜爱,如何肯让他受委屈。

当下林青微微一笑:“那些干粮只是备在路上以应不时之需,现在到了集镇,我们当然要好好吃一顿。你放心吧,虽然身上只有几两碎银,饭钱总是够的。呵呵,当初你在涪陵城的三香阁请我吃饭,今日便当是回请吧。”

小镇的酒楼十分简陋,桌椅都已破旧不堪。小弦只怕林青不够银子付账,便只点了两三个便宜的菜肴。

此刻,两个村民模样的汉子走入酒楼,要了二两酒与几碟小菜,就坐在他们旁边的桌上。

只听一人气呼呼道:“今日朱员外又提了租,每个佃农都要多交五两银子。眼瞅着今年收成不错,满以为可以挣些银子回家过个好年,谁知辛苦忙了一年,到头来却剩不了几个小钱,这日子当真是没法过了。”

另一人连忙道:“丁三你小声点,若是被朱员外的手下听到,免不了又是麻烦。”

“郭大头你还算个汉子么?你胆小怕事,我可不管那么多!”那名唤丁三的汉子愤声道,“姓朱的也不过就养了十几个家丁,而我们全镇的佃农加起来有一百多人,若是大家都联合起来,岂会怕了他?如果真把我丁三逼得没有活路,便与他拼了这一条贱命!”

郭大头摇头叹道:“其余人大多都是拖家带口,可不似你丁三光棍一条,毫无牵挂,如何能指望大家都联合起来与朱员外对着干,一旦闹翻了,明年可怎么办?再说朱员外那十几位家丁都是练家子,据说有一两人还是专门高价请来的武师,我们这些庄稼汉子二三十个人怕也难以近身……”

丁三犹是不忿,却也毫无办法,只有借着酒劲大骂几句,郭大头则在旁边苦劝。

小弦听得真切,大致明白了原委,想来那朱员外必是小镇中的一霸。他低声对林青道:“那个地头蛇朱员外可真可恶。林叔叔你不是说习武之人应该多做些侠义之事么,现在可不正好有了机会。更何况我们如今又没有多少银子了,也可以趁机……嘻嘻,劫富济贫。”

林青早有此意,听了小弦的话却还是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去教训一下那朱员外本无不可,但你又何须提及我们囊中羞涩之事,岂不是显得别有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