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患难情深(第6/20页)

郑芫渐渐进入一种半意识状态,那一送一收的内力交流进行了十三个周天,随着地尊一声长啸而止。郑芫睁开双眼,祠堂内已经大放光明,竟是翌日中午时分了。只见地尊盘膝坐在对面,双眼仍然紧闭,面上似笑非笑,黝黑枯瘦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温润的光泽,郑芫记忆中带些乖戾之气的地尊,竟似变了一个人。

地尊缓缓睁开双眼,对郑芫道:“你这娃儿好深厚的罗汉堂内功,竟然助老夫一口气连走过十三脉,足证明我达摩老祖的《洗髓经》神功已然练成了。”郑芫道:“练成了又怎的?”地尊自顾自地继续道:“从此我瑜伽神功中自有少林绝学,少林神功在我身上自有太极绝学。我在达摩面壁洞中苦修几年,终于领悟了达摩祖师创少林武学的真意。《洗髓经》洗的乃是天下各宗武学之间的隔阂和阻绝,原来最高的武学之道竟不在于强求登峰造……造什么,反而在于兼容并……并什么……”

郑芫接口,替他讲完这篇大道理:“不在强求登峰造极,反而在于兼容并蓄。”

地尊点头道:“谢谢你,你汉文比我好。我凑巧走上这条路,竟比天尊先一步达到最高境界,哈哈!天尊每每嘲笑于我,他必然还在那里每天忧心如何冲破瑜伽神功最后那一点点瓶颈。说起来,我该感谢完颜道士和傅翔这一老一小,要不是当年武当争盟主的一战,若我没见识到完颜不败后发先至的极致境界,也没看到傅翔《洗髓经》神功兼容并……并蓄的精妙,我怎么会去少林寻《洗髓经》?”

郑芫点头道:“你们天竺的规矩是见着啥好,便去据为己有,于是你便去少林寺偷……”地尊道:“笑话,我上嵩山去,凑巧摸到了达摩当年面壁练功的秘洞,洞里石壁上是古梵文刻的武学至宝,《洗髓经》当然也在内。哈,这是达摩祖师特为后代有缘的天竺弟子留下的,我地尊有缘直接得自达摩之手,又和少林寺有什么干系?”郑芫为之语塞,暗忖:“难怪这些日子以来,少林寺从未发过传书说地尊到过少林,原来他得了达摩亲书的宝典,何需再上少林?这真是千古难求的造化。”

她心中虽觉如此造化被这个又高又丑的怪人得了去,很是不以为然,口头却不得不赞叹道:“这等造化竟被你得去,也不知老天张眼了没有。咱们中土有句成语……”地尊也叹道:“唉,又是成语,你们为何每件事都要有一句成语,你知道咱们要学会有多难么?你说吧,什么成语?”郑芫道:“参天地之化育,唯有德者居之。地尊,你听过这句话么?”地尊摇头,过了一会又点了点头。郑芫道:“你又摇头又点头,到底有没有听过这句话?”

地尊道:“原本没有听过,但自从我在达摩面壁的密洞中,领悟了《洗髓经》洗除各宗武学间隔阂的精义,便觉《洗髓经》和各种少林神功同出一源,相融应无疑难。唯有罗汉堂的内功有许多独特之处,不易融会贯通,因为在篇尾处,达摩祖师刻道:‘如能修成兼容并蓄、百无扞格的境界,便能与上乘的罗汉堂内功相生相容。’修完《洗髓经》,我自觉整个人都变了,忽然觉得在天竺、入中土的种种往事不值一哂,从此终日心中充满善意,甘愿苦人之所苦,助人之所不能。我自觉这改变太大,常常梦中惊醒,思前想后,把《洗髓经》练上三遍,心情才能平复……”

听了这番话,郑芫又是惊诧又是感动,同时自己也有所领悟,便道:“咱们中土这句话是说,唯有德者才能参天地之造化,佛家的因缘却是凡能参悟天地化育之道的人,必然会是一个有德之士。是以你自获奇缘参悟了这无上武学,便成了善心之士,慈悲之怀油然而生,佛的旨意比咱们的成语更上一层楼哩。”

地尊听了这话,认真想了一会,问道:“然则我若秉性冥顽不灵,佛便不会赐我奇缘得道?”

郑芫自幼便在灵谷寺长大,洁庵、天慈、慧明谦……诸位法师都是佛学高深的有道高僧,她耳濡目染之下,对佛经中的道理精义颇有领会;更兼聪明过人,悟性奇佳,佛学佛经读得虽不多,谈顿悟、创思,许多终生浸淫佛学的老和尚却是望尘莫及,不然她怎能在道衍论经时,以十四岁稚龄难倒口若悬河的道衍法师?这时她一番领悟,便用极浅白的话回应地尊,却正好切中地尊此时心中的结:“地尊呀,你若本性中没有善念,以你对武学的资质秉赋及造诣,岂不就是第二个天尊?你想佛会选择天尊去解破这武学最高的奥秘么?难道佛爷真不开眼么?”

郑芫这话说出口,地尊入耳却如深谷巨钟鸣起。他这一生和天尊一起修身练武,一步步攀向高峰的点点滴滴全部飘过眼前,过去即使对天尊要做的事不以为然,依旧听从天尊,这些事情一时之间清清楚楚地浮现脑中,几十年来,总是天尊说了算,这一刹那间,他忽然觉得天尊的作为已经误入歧途。他想着想着,忽然冒出一句:“佛爷开眼,开的是我的凡眼。如今我的眼看天尊,他已深入死巷,难以自拔;我的眼看武学,从来便无真正的至高绝顶;我看自己,地尊也不再是地尊,便是天竺一个秉佛心行善事的行脚菩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