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王道之剑(第6/21页)

郑芫道:“朱泛,你到前面林子等我,我披件厚衣便来,咱们在外边谈。”朱泛称善,一转身已倒退数丈,往那林子奔去。郑芫想到自从听了章逸的话加入锦衣卫,和大伙儿相处得十分融洽,沙九龄虽然年纪较大,但他处处以老江湖经验照顾郑芫和朱泛,想不到一趟云南还乡行,竟然送了性命,不禁感到一阵难过。她又想起上回朱泛半夜来敲窗,带了那只波斯猫“妹妹”送给自己,这回又是半夜来敲窗,带来的却是沙九龄的噩耗,一种难言的压力袭上心头。

她从窗口跃出,飞快地到了松林中。朱泛道:“芫儿,你先说你们和建文的事。”郑芫仔细检查了四周,确定无人窃听,这才悄声将大师父定居在郑洽老家佛堂的事说了,又将傅翔和完颜也赶来郑义门的事说了。朱泛眼睛一亮,叹道:“再加上方军师和章头儿,你们在浦江好强的阵容。”

接着他便说起他和沙九龄带着几位建文的朝廷命官逃向云南的经过。

按照方冀的计画,这一组人马由御史叶希贤假扮建文,沙九龄带路,朱泛护驾,一路从南京城外的普天废寺出发,向西南逃亡。扮装建文帝的叶御史,由于身材相貌都与建文有几分神似,更兼穿着一袭宫廷里的服装,在江西、湖南、广西都留下“足迹”,一路上不断有人向当地锦衣卫通报。

沙九龄经年行走江湖,近年又为龙腾镖局在大江南北走镖,这些地方的大小路径多半都走过,这一行人就由沙九龄规划路线行程,由朱泛对付跟踪而来的锦衣卫,居然安抵广西。追来的锦衣卫及地方驻军派出增援的侦骑,最后一次发现“建文”的行踪就在离湖南不远的广西灵渠,此后就再无“建文”及随他逃亡“逆臣”的踪迹,那一行人就如黄鹤一去杳杳然,消失在地势崎岖险峻的蛮荒之中。

侦骑追到灵渠时,当地有人说亲眼看见“建文皇帝”和两个随从骑马到了灵渠前,观赏风景将近半个时辰,天黑前“建文皇帝”在渠旁一座茶棚中留下一首诗,然后就上马离开,不知去向。锦衣卫只好到茶棚里将墙上的诗抄了下来,回去报备。那诗云:

“秦时月照灵渠洸,巧引河山胜都江;三分义助漓江水,留得七分向潇湘。”

原来那灵渠是秦始皇时为了伐百越而凿,七十多里长的一条小运河,却将湘江与漓江连接起来,湘江北去入长江再入东海,漓江南流入珠江而入南海,区区七十多里而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相连,从“巧引河山”的观点看来,其地理意义更胜同时期的另一个水利工程都江堰。而此渠从湘江中引取三分水挹注漓江,助使冠甲天下的漓江胜景,奇峰相映的绿水源源不绝,也是山水有情了。抄了这首诗上报,建文潜逃云贵的传言更是绘声绘影。

这一路来,所随诸臣各自寻地隐居,到了广西,最后一位也隐入民间,只剩下朱泛和沙九龄两人两骑犹在大山大河之间奔驰。这一组人马已散入民间,但“建文皇帝”率随臣逃亡到西南的消息,已经密报到朱棣的耳中,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也在京师传开来。方冀设计的目的已经达到。

朱泛和沙九龄继续往西走,两人经过了侗族、傜族的山寨,终于进入地无三里平的贵州。沙九龄不说什么,只是不停西行,朱泛知道他要回云南点苍山去调查他师父的死因。算算时间,离腊月会稽山之约尚早,如果不耽搁太久,应该还有一点时间跑一趟云南。于是朱泛也不说什么,跟着沙九龄埋头往西行。

郑芫听朱泛愈说声音愈小,但口气却愈来愈紧张,忍不住问道:“往西行便往西行,干么讲得口气那么吓人?”朱泛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便恢复正常口吻道:“那一天咱们走到一条湍急的河边,河水呈赤红色,在夕阳照射之下显得十分怪异。沙九龄说这条河叫做‘赤水河’,在云南、贵州、四川的边境上绕来绕去,只要渡过河去便到云南了。但那河水湍急,颜色又古怪,马儿踟蹰不敢渡河,沙老兄便说这京师的马养尊处优,走不得急流湍滩,要多绕几里路到下游过河,哈哈……”

朱泛说到这里忽然笑出声来,而且一时止不住。郑芫奇道:“朱泛,你怎地发癫了吗?”朱泛终于止住笑声,道:“跟老沙这一绕,咱们绕到了一座小镇。那小镇叫茅台,那里出的白酒真香翻了天,俺在茅台镇喝了五天的酒,这一生也没有喝得那么痛快,便央求老沙不要走了,就在茅台住到腊月,直接回去赴会稽山之约。”

郑芫道:“沙九龄就同意你了?”朱泛叹口气道:“他若听了俺的话就好了,咱俩在茅台镇喝个痛快,他也不会丢了性命……第二天老沙便说:‘朱泛,你要留在这里喝好酒也成,俺一个人去云南。’芫儿,这不是拿重话来挤我吗?俺怎能不顾江湖义气,让他一个人去点苍?于是俺带了满满一葫芦好酒,便陪他去云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