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蒙古大夫(第3/21页)

这一番话听得胡濙心惊胆战,暗忖这和尚身在佛门,竟有天下志,说到“南北共治,北主南辅,大明江山可保百世”时,竟然透出一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勃勃野心展现无遗。胡濙眯起双眼望那道衍和尚,只见一股焕发英气出自一个戒疤点点、身披袈裟的僧人,不禁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次晨卯时才正,庆寿寺前已聚集了一群民众,开寺门的小沙弥揉着睡眼,请问乡亲聚此何为?群众七嘴八舌地道:“咱们要见神医。”“咱们要拜谢神医。”小沙弥听得一头雾水,反问道:“什么神医?你们到寺庙来找什么神医?”民众又是一阵七嘴八舌,说不清楚怎么一回事。

只见一个衣冠整齐的中年人按住众人的杂言杂语,发言道:“昨晚有一位神医,以针灸之术救活了前面洪家一个原本难产而死的婴儿,咱们是洪家的亲友邻居。有人看见那神医随道衍方丈住进了庆寿寺,大家要来瞻仰神医风采,洪家的当家也要来拜谢神医救子之恩。”此人口齿清晰,穿得也较体面,显然是街坊邻居中的领袖人物,众人听他几句话便把大伙儿心中的话说得清楚,人人心悦诚服,笑咪咪地看着小沙弥,一齐点头称是。

其中一个小沙弥看到一群人对着他笑,还没有完全醒过来的心里竟然有些发毛,另一个比较机伶的已听懂了个大概,便对众人合十道:“昨晚住持方丈确是留宿了一位相公,待小和尚进寺去,瞧瞧客人是否已经起床,再请他出来与各位相见。各位且在那边松林的大石上坐坐。”

道衍方丈及胡濙长途跋涉劳累,一觉睡过辰时,起床洗漱完毕,小沙弥已等不及前来报告,寺外聚了一群人要见神医,向神医道谢。道衍方丈哈哈笑道:“胡相公,你到北平才一夜,已经名震燕京了。”胡濙是个随和之人,虽不爱出风头,却也不排斥别人对他感激示好,便整装出寺与众人见面。

道衍陪着他步出寺门,那个衣冠整齐的乡亲陪着洪家主人,立刻从石座起身迎上来。那洪家主人年约三十五、六,是个做小生意的商人,见了胡濙,当场就跪了下去。那衣冠整齐的乡亲拱手道:“这位是洪家当家的洪三昭,也就是死而重生的婴儿生父,要来拜谢神医救命之恩。敝人是洪家亲友罗章,见过神医及方丈,敢问神医贵姓大名?”

胡濙忙上前将洪三昭扶起,谦道:“敝人姓胡名濙,江南人氏,跟随道衍大师北来燕京增广见闻。敝人略知医药,却无悬壶济世的经验,昨日见到贵府母子因难产而罹难,似乎还有一线生机,斗胆一试,侥幸救活婴儿,可惜术艺不精,母亲却救不活了,还请包涵则个。”

那洪三昭听了又要下跪,胡濙拦住了。那罗章道:“胡神医忒谦,阁下针灸之术有起死回生之妙,实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敝乡亲备有白银三百两酬谢,盼神医笑纳。”胡濙道:“萍水相逢,路见有难,侥幸能助一臂之力,固所愿耳,也是和这个婴儿有缘吧。洪君快请收回银子。”他见这洪三昭老实木讷,像是个做小买卖的生意人,三百两白银对他一家来说可谓非同小可,便坚辞不受。

众乡亲邻居听他俩一来一往说得文诌诌,虽不全懂,但也了解胡神医救人不居功,不愿收洪三昭的三百两谢银,不禁人人生敬,有的伸出大拇指夸赞,有的向胡濙下拜,如敬菩萨活佛。

道衍方丈合掌道:“阿弥陀佛,洪施主的令儿一出生便得此稀世奇缘荫庇,想来必是前世的福报。胡相公施恩不望报,正是仁人君子之风,老衲钦佩之至。至于这三百两谢银么,就算是胡相公转送给新生婴儿的贺礼吧。”和尚处理得面面俱到,各方面无一不妥贴。

那洪三昭更是喜上眉梢,壮着胆子道:“不知……小人不知是否有福气,能请神医为小犬赐一名字?”胡濙略一思索,正色道:“母命换儿命,儿之生日即是母之忌日,唉,此子就叫‘念慈’吧。”

燕王府就设在故元朝的内宫,其规格就是九五帝王之尊,有些地方比南京的皇宫还要讲究,但燕王朱棣本就是个有气魄、有野心的人,自洪武十三年就藩以来,从来也没改变过元帝的规格,也不怕有人说他僭越。自从朱元璋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之后,燕王不仅没有保持低调行事,反而听从道衍和尚的建议,暗中加强直属部队的战力。

在全国各藩王之中,拥有最大兵力的便是燕王朱棣和封在大宁的宁王朱权,因为有出击北元残军及镇守北疆的重大任务,是以此两藩所属军队不受人数限制;但与中央所掌握的大军相比,仍属少数。

朱棣在北平城内外的秘密基地练兵及整备武器,此传闻早已到了南京,朱元璋却对这个会打仗的儿子信任有加,只当作是燕王整军经武为镇北疆,完全不以为意。但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朱允炆及他身边的谋臣,却对这位雄才大略的四叔不能放心。先是传来北平政务首长布政使将由南京直派的消息,接着又传出朱允炆幕僚建议,负责北平防务的都指挥使也由南京直接派人担任,如果这些传闻属实,则与封地军政一把抓的燕王府,将形成微妙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