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摩尼草庵(第6/13页)

两人走出客栈,街上寂无人影,树梢挂着一轮明月,将两人影子投在地上,凉风拂面,傅翔已经习惯了,正是赶夜路的好时光。一老一小不发一言,默默向前疾走,出镇后方冀更加快脚步,往西边的山林奔去。这些日子以来,傅翔已熟知如何藉地形、树林的掩护赶路,尽量不露形迹。他迈开两只小脚,走得和师父并肩齐速,丝毫不见落后。

天快亮之时,两人来到一片铺满绿草的小山坡上,傅翔跟着师父疾走,虽未问及方向,但隐隐觉得从昨夜走到此处,好像在绕着群峦打转,忍不住问道:“师父,咱们好像在绕圈子,并没朝北走呢?”

方冀点头轻声道:“不错,咱们又绕到泉州南方来了。此地唤作晋江,这座山唤作万石山,前方有个罗山乡。咱们且寻个荫凉地方憩下,待会儿为师要带你去看一个重要的地方,然后咱们才往北走。你且先不急着问,到时自然知道。”

傅翔见师父说到“去看一个重要的地方”时,脸上露出极为庄重的神情,想要再问,还是忍住了。

两人走入小树林,寻到一处隐密的所在坐下,傅翔掏出几个烧饼,师徒就着一葫芦冷茶吃将起来。这时黑暗渐褪,远处天边出现金霞,太阳将要昇起。

方冀一把拉起傅翔,低声道:“我牵着你施展轻功,你只要顺着疾走,注意调息即可,千万不要出声。”

傅翔才一点头,已经被师父牵着急冲而起,感觉上师父有如脚不点地般,朝山坡下奔去。奔了片刻,傅翔忽然感到和师父相牵的手心中有一丝极为微弱的气息,从师父手中传了过来。他一面藉师父之力疾行,一面聚精凝神去感受那一丝气息,忽然他发觉那气息似有节奏,和师父传授给自己的运气之法完全吻合。他试着将自己的气息顺着运气节奏从手心微微送出,刹时之间,他感到师父掌心的真气也顺着节奏更加强大地传送回来。

耳听得师父低喝一声:“翔儿,咱们加快脚步!”

刹时之间,傅翔觉得自己的内力好像与师父合而为一,师父牵带之力愈来愈轻,而自己奔跑之速却愈来愈快,自己脚下不点地面的感觉传了上来,他不禁大喜。

然而就在他一喜之下,与师父手中一线相连的真气突然中断,傅翔的身形立刻一滞。方冀加力一把拉住傅翔,又回到了开始时由师父拉着疾奔的情况,而两人已经飘然奔下了山坡,落在一片荒芜的山坪上。

傅翔想要发问,但微曦中见到师父一脸郑重,正快速向山坪东面一片石壁前的茅草丛走去。那一片茅草丛有一个人高,也不知有多深远,方冀对这里的地形似乎相当熟悉,只见他并不犹疑,一手拉着傅翔,一手拨开茅草便向前行。

通过茅草丛,前面陡然出现一座残破的庙宇。这座破庙占地不大,前后都有一些被火烧过的残柱,进门处挂的一块木匾额上刻有寺庵之名,虽然也被烧残了,四个大字倒还清晰可辨。傅翔上前念出:“摩尼草庵。”

就在此时,一束阳光随着东方日出,斜射在残破的匾额上,刹时之间光明大放,竟把那“摩尼草庵”四个字照得毫微毕现,龙飞凤舞。

傅翔吃了一惊,不自觉地双掌合十,忽听得师父在身后低声道:“我祖摩尼,再现光明!我祖摩尼,再现光明!”

傅翔回身抬头望向师父,只见他泪流满面,口中喃喃,凝视着“摩尼草庵”四个字,久久不动也不语,直到阳光偏移,他才对傅翔道:“翔儿,你随我来。”

他领着傅翔走进残破的庵内,穿过两进,来到正殿石壁前,只见石壁上雕刻着一个半立体、异装奇貌的坐佛像。这佛像甚是高大,坐着也有人高,面色绿青,手色粉红,身着打结僧袍,颔下两缕长须,双目炯炯有神地坐在莲花座上,身后浮雕的光芒四射如波,看上去虽是佛像,却又透出几分道家的仙气,还有一些神秘的异感,到底异在何处,却也说不上来。

方冀对着佛像拜了三拜,每次拜完起身时,双掌十指张开作飞扬状。他领着傅翔在壁边石椅上坐下,闭目长叹了一口气,道:“翔儿,这里是明教的草庵,曾经教徒众多,香火鼎盛,也是为师入教的圣地。”

他一面说,一面在石壁上摸索,脚下量着步子,那石壁上除了佛刻,光无一物,他却在四个不同地方各按下一掌。当按下第四掌时,石壁的左角突然发出一阵轻响,方冀走到左端蹲下,双掌按壁,运功力推,只见石壁角上一块厚达两尺的石块缓缓向后移动,石块底下出现一个三尺见方的小石箱。

方冀再一拜,然后从石箱中拿出一个金丝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一本陈旧的羊皮书。他又在石壁按了四下,那块石头缓缓复原,石壁上完全看不出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