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2/7页)

冯武唯唯地答应了,告辞出来。这次他虽已面对了忠顺王,却没有动他的意思。

因为野心勃勃的忠顺上并不是一个人想做皇帝而已,他背后还有一堆野心勃勃而不安份的人,他们代表着一股势力,不把这股势力拔除,天下不会安定,另一个有力者又将代之而起,领导这股势力作怪的,即使他们中间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会去找一个的。

能被他们看中捧出来的人,自然是个相当有实力的,而且也是个很有份量的人,朝廷中,如此身分者还有好几个,那是太祖传下来的恶例,太祖起自江湖,有了天下之后,为了保万年基业,不肯相信外姓,大削功臣的权限,遍封宗亲子弟,使他们都成为很有势力的人。

这位老祖宗的算盘打得很如意,大权尽落宗姓子弟手中,不管如何纷争,江山不会落人别姓,宗庙中他这个老祖宗始终是高在第一位的。

由朱氏这一家族来看,这个打算的确不错,只是苦了后来当家的子孙,每一位后继的皇帝,都无法掌握所有全部的天下,大权一直在被一些有力的宗室亲王分享着。

忠顺王只是实力较强的一个而已,因此,要想天下太平,最好还是把那些推波助澜,光风作浪的杰臣悍将一起拔除掉,使得那些宗室们没了外援支持,才会变得安份。

南宫世家一直是这些宗室们争取宠络的对象,不过他们一直维持着超然的风格,不参与政权的纷争,这次南宫少秋是迫于情势被卷了进来,也受到了官家的请求,务必要根除后患,所以南宫世家才只好继续干下去。

过了一天,忠顺王果然开始透过莫纪南,交给冯武一些资料和人名,冯武也很尽心着力去办,他那一组人几乎是马不停蹄,日夜都在为查证而忙碌,但是人人高兴,任劳任怨而不发一句牢骚,因为他们的忙碌有代价,有收获,汪振尤其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说冯武的能干。

这个年轻人得以拔擢,是他一力为之,事先还向南宫少秋恳求了一阵子,那时倒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他欠神武将军一个老大的情,借此还掉而已,他向冯武开口索取的代价,实在是低得不能再低了。

他也一直不知道南宫少秋与冯武私下的交易和磋商,南宫少秋在表面上还故意地刁难挑剔,蘑菇了几天才答应下来的。

没想到这个冯武还的确能办事,接任下来才三个月,就已经接二连三地办下了不少的大案子。

当然也问到他消息的来源,冯武却笑而不答,或是避重就轻地说有人向他告密的。

厂卫密探的大档头,有一笔经费可以私自动用,那就是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线民耳目。

这笔钱虽不多,也不算少,但大部分人都人了私囊,成了变相的津贴收人了。

只有冯武是充分地利用了那笔钱,而且每次案子上,他也支用了一笔很可观的告密奖金,这也是份例上特准的,也没人认为不当,因为那个时候,这笔钱已经算是小钱了,何况是出在明帐上,由缴库的帐目上开支,也没有分润到别人的好处。

冯武把这笔款子人了自己的私帐,他无须付给谁,资料是忠顺王提供的,当然不可能向他讨取奖金。

在忠顺王面前,他绝口不提这一笔收人,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人的贪欲,忠顺王当然是知道的,却对他更为放心了,一个贪婪的人,才是容易驾驭的人,更不可能与南宫少秋有关系,因为南宫少秋管理厂卫,作风大变,严禁部属藉职权而贪索的,小便宜沾了,他可以装糊涂,捞得太凶,他立刻加以干涉了。

冯武的私下收入太多,南宫少秋也不只一次地向汪振抗议过,但汪振却一再地为他辩解,说冯武的确能干,他的那些开支确属必要,因为他打听到许多别人无法打听的消息,当然不可能平白而得的。

汪振是为了自己大笔的收入而支持冯武,两三次之后南宫少秋也不说话了,因为冯武的表现实在特殊,汪振却更是振振有词了。

所以这一阵子,冯武又忙了起来,他不知从那里弄来的资料,居然一口气查出了将近十个大贪官,而且是以前忠顺王事政宣布他身死之际,曾经颁布了一谕旨,传令天下各督抚兵镇,叫他们凡是与忠顺王有勾结的,即刻自首详陈,朝廷一概不究,如果隐瞒不报,或是呈报不实,隐下重要情节者,一经查获,将严惩不贷。

当时虽有一些人自首的,却都是与忠顺王走动得太明显的,但他们所呈报的情节却避重就轻,没有一个肯承认参与谋叛活动的,同时也推说忠顺王找到他们头上,格于情势,不得不敷衍一下。

现在,冯武又把这些人给挖了出来,详详细细地摭拾了各种证据,包括了各种往来的亲笔函等。铁证如山,使他们无从推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