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君是养鹰人 安能缚吾翅 (第8/12页)

唐父倒不以为然,道:“人生各有际遇,只需随缘,不可强求。宁儿已中了举人,再要考进士,一看才气,二看有无人推荐,再死读书已无大用了。明经礼科等杂科及第,我不愿为,恐怕宁儿也是不愿。宁儿既有缘习武,也是他的造化,况且一年多来也为国家略尽绵力,胜似百无一用的书生啊,儿子已大,就由他去吧。”

唐母埋怨道:“总是你不肯回家留个信息,倒叫宁儿翻山越岭找我们。”

唐父笑道:“若在家中留下字条,告诉所有人唐某身在何处,那还叫隐居么?”

唐母笑道:“总是你有道理。”

唐宁道:“儿在翠华山找过两次,万想不到父母却在太乙村中。”

唐父笑道:“连我儿都寻不到。不就是真的隐居了?”

唐宁见了父母,心情好了,病也不治而愈,静坐吐纳两日,也便康复。这日问起父亲隐居经过,唐父道:“原本我也想到深山隐居,到得山中,却遇见许多隐者,真假掺杂,鱼目混珠,后来便到太乙村来开了一个私塾,教教村中孩子读书。”

唐宁六年多第一次与父母团聚,开心非常,便如幼时一般承欢父母膝下,寸步不离。待过了年关,唐母道:“我儿离去之日,头上还梳着两个总角,如今二十岁已成人了,也该行冠礼了。”便请胖大道士为唐宁主持冠礼,唐宁卸去方巾换上高冠,再加一袭新衣。果然是人靠衣装,唐宁相貌平平,换装之后,倒显得英俊不少。唐父又为唐宁取一个表字“安之”。

到了上元节,唐宁感念韩公文孤身在长安,便唤父母一起到韩府,也好观赏灯会。多年来战事不断,皇上连每年的元旦朝会都取消了,今年平定淮西,天下同庆,宫中举行盛会,百姓也都张灯结彩,欢庆太平。

唐父唐母心喜清静,便不去了。太乙门中倒有几个无家可归的,央求师父恩准进城。胖大道士经不起这几个弟子央求,便许了他们随唐宁前去。韩湘子本是韩愈侄孙,在长安有家的,但他修道出家之意甚坚,自出家门再不曾回去过。

唐宁所带五个太乙门弟子,年纪都比他小。唐宁并未入门,这些人也唤他师兄,今日入城赏灯会友,便让他们去下道袍,换了便装,将剑包裹停当。

五名太乙门弟子中便有那日在太乙宫门口发现唐宁的小姑娘,名唤杜颖,年纪最小,却最是机灵漂亮,笑语嫣然善于应对,专门负责应对香客,唐宁心想这小杜颖却好与郑奇做一对儿。杜颖尚未及笄,一路蹦蹦跳跳走在最前,一些看不出日常迎送宾客的老练,走到城门口向那守城的官军甜甜一笑,大家便顺利进了城。

此夜举城同欢,金吾不禁,城门口虽有官军把守检查,一入城门就无人管了。唐宁怕经过阿元家米店会睹物伤怀,此次不走明德门朱雀大街,却从偏东的启夏门入城,一路北上便到靖安里。这条路日常并不热闹,今夜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无数车马向北到南内兴庆宫去,宫中盛会,举行蹴鞠、角抵大赛,京城中凡六品以上官员,四品以上家眷皆可入宫。

韩公文父亲是一品高官,他自己虽是人质,也算五品闲差,有资格进宫。唐宁担心韩公文先一步入宫去,忙加快脚步,到了韩府,韩公文倒是未入宫,令唐宁讶异的是短短十几日工夫,韩公文居然娶妻,唐宁走时一些征兆也没有。

韩公文道:“莫说你不知,我也不知呢。除夕日父亲派人送来银两物事来,说为我聘下段员外郎家次女,年关一过便为我成婚,前后不过十日呢。”

唐宁笑道:“今后韩大哥有娇妻管着,再不能与我们半夜爬大雁塔了。”

韩公文也见唐宁改了装束,行过冠礼,问知他找到父母,也为他高兴,笑道:“唐兄弟也成人了,娶妻也是不远的事。”唐宁想起阿元,打心里生痛。

唐宁将五名太乙门弟子一一向韩公文引见,两名男弟子刘玄清、王玄明,三名女弟子赵玄静、邱玄玉、杜玄颖,与华山派相同,也是以玄字排辈。盛唐之后为避玄宗讳,将玄字皆改为元字,太乙华山道家门派,哪管这些?不过与官府缙绅打交道时还是要读作元,或者以俗名相称,这几人的俗名便是中间除一玄字。

唐宁见过韩公文的新婚妻子,也是端庄知礼的大家闺秀。唐宁不愿打扰他们新婚燕尔,便告辞出门,与那五人向北到皇城东南角,再折向东行。

一路之上已看过不少灯,但与平康、崇仁、胜业三坊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平康崇仁是梨园倡伎汇聚之地,声色之场,这里的灯千姿百态,巧夺天工。杜颖细细数来,起码有四十几种,甚么狮子灯、绣球灯、走马灯、荷花灯、金鱼灯、双龙灯等等,叫得上名字的只有少数,有几只灯上写着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