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云头望西京 未解长安事(第3/12页)

袁聪轻笑道:“那好。这小贼自称要来踏平我们华山派,你就让他见识我们华山派的厉害,好好教训他一番。”

那道士见那少年相貌虽然寻常,却满脸坦然,适才听师妹讲什么“扔石头”,八成又是师妹贪玩惹事,便走前一步,拱手与那少年见礼。

袁聪不耐烦地道:“二师兄,我们华山派的声名,全看你的了,你还在这里与这小贼罗嗦什么?快点打呀。”她句句抬出华山派来,那少年道士只得道声得罪,拔出长剑,剑尖朝下,不愿失了礼数。

那少年见那道士和善有礼,仍不敢大意,道:“道兄先请。”也摆一个姿势,脸色依旧凝重。

那道士识得这招乃是青云剑法中的起手式,名唤“礼迎四宾”,看来这少年用意颇为恭敬,“踏平华山派”之类的话不消说也定是师妹的“杰作”。只是今日所在乃是华山,自己是主,那少年是客,使出这招用意虽好,却并不恰当,倒似反客为主一般。这青云剑法当时流传甚广,寻常江湖人物大都会使,虽然招数变幻繁杂,却并不是什么高明剑法,可以说是入不得流,师妹也是认识的,何以却敌他不过?

果然袁聪见那少年使出这一招,大叫道:“二师兄,你看这小贼好生无礼,现在他还没赢了华山的二弟子,就自以为已经占了华山,做起了主人一般。”

那少年苦笑一声,心知今日倒了八辈子的大霉,碰上这么一位无赖的祖宗,多说无益,先打了再说吧,看这道士倒是有礼,我总则输给了他,还给他们面子便是。

待得二人一交上手,那道士不禁“咦”的一声。

原来二人剑意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其实那少年使的招数依旧是青云剑法,运剑倒有几分象是华山派的心法。

那道士心中存了相让之意,便不使险招,饶是如此,那少年已是支持不住,想那华山剑法威名赫赫,又岂是寻常的青云剑法可比?那道士用剑灵动,对剑法的领悟又远高于袁聪,那少年如何又是对手?眼见抵挡不住,那道士剑光一变,竟使出青云剑法来。原来那道士兀自不肯在剑法上占便宜,却要在同一剑法上比个高低。

那少年使这青云剑法已有两年,见招拆招,却也熟练,只是那道士变招极快,常出人意料之外,那少年这才晓得许多招式竟可以这般衔接变化。同是青云剑法,只因那道士领悟更上一层,使将出来威势大不相同。

那精干汉子看着二人相斗,一声不出。

袁聪却在拍手大乐,不住为师兄呐喊助威,后见二人你来我往,神态轻松,倒似同门练剑,哪里又是替她教训这小贼?想不通二师兄平素对自己最好,今日却和这小贼串通一气,合伙来欺负我,心中一酸,顿脚道:“好,好,二师兄,连你也欺负我,我找爹爹去。”眼中含泪,转身便走。

那相斗的二人见袁聪已去,会意一笑,各自收剑跳开。

那道士这才仔细打量那少年,见他一身打扮象是读书人,却又有三分象是江湖少年,颇有些不伦不类,问道:“敢问兄台仙乡何处?”

袁聪本已走出一段路去,这时听到那道士这句话,好奇心起,脚步也慢了。那道士听得袁聪脚步声停,却只作不知,笑道:“在下姓韦,道号玄中。”袁聪干脆转回身,背着手,笑嘻嘻站定,脸上兀自挂着泪珠。

那少年见礼道:“在下长安唐宁,久慕华山险绝天下,前来游玩,不想得罪了令师妹,还请道兄海涵。”

那道士韦玄中心道:“师妹顽皮成性,不去欺负人已是难得,别人哪会去惹她。”便道:“远来是客,兄台便到敝观小栖若何?”

那唐宁也不推辞:“如此,告扰了。”

韦玄中转向精干汉子道:“这位兄台可是与唐兄同路?”

那唐宁摇摇头,精干汉子走前一步道:“小人是渭南人,姓王,排行第六,做一份磨镜营生,人称磨镜王六,今天到华山来为老娘还愿。”

袁聪呆呆地看三人走过去,忽然眼珠一转,三跳两蹦地赶上唐宁道:“你家住在长安城吗?长安城好不好玩?”

那唐宁虽然恼她混赖无礼,但当着韦玄中之面,倒也不好不理她,淡淡地道:“长安城很大,人很多,很热闹。”

袁聪想了一想道:“那长安城有没有华阴城大?”

唐宁失笑道:“比一百个华阴城也大多了。”心道这女子也有十六七岁了,原来却是不通世情,只知贪玩,天真的倒似小孩子一般,这一笑之间,适才的过节也便消解了。

四人走过擦耳崖,来到云台峰上一处道观坐定。袁聪抢着道:“我叫袁聪,聪明的聪。”韦玄中道:“天色将晚,山上无甚住处,唐兄王兄若不嫌敝处简陋,便在此委屈一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