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第5/7页)

“那里!那里!在下算不得客人,在上将军这儿,在下太熟了,他有吉庆事忙不过来,在下理应效劳。”

王浑大为不耐道:“孙秀,你这小子以前仗着王恺那老小子的威风,处处跟咱家过不去找麻烦。

现在那老儿垮了,你小子又钻到哪棵树上遮荫了!

最好是大一点儿的,才挡得住你,因为你小子得罪的人实在太多,想要找你麻烦的人也多了!”

这位猛将军骂起人来一向是不留面子,然而他今日的地位显赫,孙秀也只有听着的份了。

等他写完了,孙秀倒也厉害,居然全无怨意,反而笑嘻嘻地道:“多谢相爷关切,好叫相爷知道,小的自知在京师得罪了不少人,老相国下台之后,必然难以容身,只有出之在外,幸蒙赵王收留,这次是追随王爷来的。”

王浑为之一怔。

石崇也只有透一口凉气的份了。

赵王司马伦是宗室诸王中最势盛的一位。

辈份中,他是皇帝的叔叔,而且又隐然是诸王的首领,连皇帝对他都有点顾忌,倒是一位真正有权势的人。

王浑只能哈哈一笑道:“你小子倒是能钻能爬!”

好在他惯于装疯卖傻,刚才骂人时也未疾言厉色抓破脸,而是以玩笑的态度行之,现在他也以玩笑来收场。

这是一种最高的政治艺术之运用,而孙秀也是个好角色,搭配得很好。

一场尴尬风波过去,双方都很佩服。

王浑道:“他们在看什么好东西呢?”

孙秀道:“有人送礼来,道是南海奇珍,是一株白色的珊瑚树,通树洁白如玉,高有四尺,广径五尺余,枝桠纵横千马,端的是稀世罕品。”

王浑听了忍不住道:“有这等好东西,那不是比咱家的那一株还要高出半尺去,这个咱家倒要瞧瞧去!”

石崇一听他们在观赏珊瑚,心中已经没劲儿了,也十分地放心。

他知道若论珊瑚,自己收藏之丰,是无人能及。

再一听,才三尺多高,更为不在意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一类海中奇珍,是论质不论积的,品质不佳,再高大也是贱物,但品质佳而高大者,就特别名贵了。

在长安,三尺多高的确是了不起了,但石崇心中暗笑;自家库中,五、六尺高的,也能搬出两三株来。

来到里面,他们一直进到内棚。

孙秀已先叫道:“相国大人到,度支尚书石大人到!”

究竟这两个人在朝也好,在长安也好,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里面的人都惊动了,大家纷纷起立。

这时,王浚首先迎出来,哈哈笑道:“啊!老哥!这可不敢当!小弟贱辰,怎么敢惊动您的大驾呢?”

里面还有七、八位藩王,因为司马较多子,所以武帝掌朝时,这些爷爷叔辈都还健在,只有一律封王,拨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自己在那里称孤道寡去。

当然他们也有大有小,其中赵王司马伦却是最大的一国,自己有军队,设银安殿,照样临朝设官,俨然一小国之君。

王浑看见了司马伦,倒是不敢怠慢,拱拱手道:“王爷好!”

然后再对王浚道:“老兄弟好,你有喜事,我这个做兄长的,自然要来恭喜一番的。自家人再不捧场,那不是自己闹笑话吗?”

他说这话是有感而发,因为他看见有几个贾家的勋戚都在,倒是王姓子弟不多,亲疏立见。

王、贾都是时下的巨族,而且都跟皇帝有着亲谊。

王浑的女儿为皇帝纳为贵妃,而他的儿子又尚了公主,辈份有点乱,不过从末汉以降,风俗礼节日乱,这些早已不算回事了。

但当今的皇后,却是他们贾氏的。

因此他们的势力也颇为可观,王浑特别地提了一句,是要王浚别忘了同族倾轧,不可搭上别家的祖训。

王浚自然听得懂。却只能装糊涂,逮住了后面的石崇笑笑道:“季伦,你来瞧瞧这株珊瑚如何?你对这类珍品是鉴赏的权威。”

石崇看见正中有一口青瓷大盆,盆中满贮白色的圆石,栽着一株雪白的珊瑚,光洁圆润。

也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失足,总之他的脚一滑,身子冲过去,撞在树上,哗啦一声,树倒了下来,跌成两截了。

这一下子使得举室大惊。

客人登门,把主人最贵重的礼物给弄毁了,这实在是非常失礼而尴尬的场面,谁都不能说什么。

还是孙秀开了口:“尚书公,这是王爷千方百计弄了来,原是想呈送给皇后的,因为上将军的寿辰,要借来点缀一下,让大家也能够观赏一下的,你却把它弄断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王浑忙替石崇解围道:“季伦是不小心,好在他家里新奇的玩意儿多,叫他赔出一两样价值差不多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