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自食恶果(第5/6页)

谢夫龙道:“和亲王不是说过了吗,那几个边僧在庙中过分的跋扈,才要想法子挫折他们一下。”

史云程道:“那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还别有内情。”

谢文龙忙问道:“什么内情?”

史云程道:“边僧势大,因为朝廷所忌,可是朝中更忌讳的是各位!”

谢文龙一愣道:“这话从何说起?”

史云程道:“方今朝廷以异族人主,对民心始终没能把握住,尤其是一般前朝遗民志士,在几次举义失败后,将反抗的方式由明而暗,深入江湖……”

高人凤道:“我明白了,朝廷方面一定以为我们也是那批遗民的一分子!”

史云程道:“事实上除了满州人外,谁不是遗民一分子?”

高人凤笑道:“史老也会有这种想法?”

史云程红着脸道:“我身为大汉子民,总不会连祖宗也忘了!”

高人凤有点讪然道:“小侄一时失言,老前辈千万别生气。只是史老既以遗民自居,为什么又要入宫做供奉呢?”

史云程叹了一声道:“我是大汉子民,可不是替那一个姓氏争一天下,我虽然心存故国,也只想替百姓争一份安宁,所以才担任这个差使。不但是我,凡是在大内任职的汉人,都是一样的心思。”

晏四忍不住问道:“这与你们任职有什么关系呢?”

史云程道:“那般遗老昧于时势,不求正路举义勤工,却妄图刺杀一二人,以为复国的手段,所刺的对象自然是以皇帝为主,殊不知道满人的天下并不是靠皇帝一人取得的,刺杀一个皇帝,何尝能使天下易主。象以前的江南八侠,屡入宫廷,结果吕四娘行刺成功,满人的势力毫无影响,徒然引起大索天下,结果还是无辜的百姓遭殃!”

晏四道:“各位捍卫宫延,就是为了这点理由吗?”

史云程点头道:“是的,雍王被刺后,现在的皇帝接位,还算仁慈,经我们一再苦求后,没有把事态扩大。如果换了个皇帝,大肆报复,将不知要造成多大杀劫。所以我们任职大内,正是为了替中华保留点元气!”

晏四想想道:“这种做法也对,我们对那些遗老复国的手段并不太赞成,所以尽管有人来游说,我们并没有接受,否则哪会这么安分呢。”

史云程道:“晏兄的言行我们都很了解,以前也曾竭力为晏兄等人担保过。”

晏四道:“难道朝廷对我们你已有怀疑吗?”

史云程道:“怀疑是难免的,连我们也没有获得信任,而且朝廷耳目密布,差不多有点名气的江湖人,都在临视之中。当然晏兄本身的行为也无越轨之处,否则即使兄弟等人担保,也没有多大作用。”

晏四微笑道:“朝廷把血滴子变成了专事刺探消息的密使,我很清楚,也知道他们的厉害,不过他们既然对晏某的行动了如指掌,为什么还对我们不放心呢?”

史云程一叹道:“问题出在这次比武,那个李七正是日月会的首脑,却帮谢大人出头比武!”

高人凤道:“李七的身份我很清楚,可是我们跟他只是江湖上道义交情,此外别无关联。”

史云程道:“这种事我们清楚,当朝者又岂能放心?”

晏四怒道:“这么说来,朝廷是准备对付我们了?”

史云程道:“那还不敢公开如此,这次比武,朝廷想借边僧的武功,削减一下江湖人的实力,同时也是利用我们,削减边僧的势力,我们与过僧都是朝廷的大忌,这是一石二鸟之计。”

高人凤冷笑道:“我早就知道了!”

史云程愣了一愣道:“那是世兄的消息比我们灵通。我们是接到九格格的通知才知道的。”

谢文龙忙道:“九格格给史老通了什么消息?”

史云程道:“九格格虽是满族贵胄,对谢大人倒是特别具有好感,她在大内听见了风声,立刻派了个心腹使女去找谢大人,却一直没找到,才间接通知老朽转告。”

谢文龙道:“她怎么说?”

史云程道:“她说谢大人今天力克边僧,巳经引起了朝内疑惧,可是又不敢公然对付谢大人,暗设下一条驱虎吞狼之计。”

谢文龙一怔道:“驱虎吞狼,朝廷还准备动用那批人?”

史云程道:“以武功而言,朝中那些侍卫不堪言敌,自然还是这批边僧了!”

谢文龙道:“宗喀巴与赫连一死一伤,还有什么人可以用?”

史云程摇头道:“那两个人只是其中主脑,他们有许多手下,个个都武功不凡,可能比那两个家伙更难缠。因为这两人自恃气功无敌,不屑用兵器,尚有可乘之隙,其余的人气功较差,不得不利用兵器为辅,人数又多,已经够头痛了,何况还有两个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