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风波又起(第5/11页)

谢文龙道:“反正麻烦已经引起了,只好由我一个人担起来方便点!”

龙锦涛颇感歉咎地道:“文龙,对这次比武你是答应参加了?”

谢文龙沉着地道:“我并不想参加,只是照情形看来,我似乎没有拒绝的余地!”

龙锦涛道:“话不是这么说,如果你不愿意,我可以密奏皇上取消,当今圣驾十分精明,对武夫负气之举并不赞同,你身在公门,为职责而缉奸捕盗才是正事,皇上不会强行指令你参加那种无谓的争斗!”

谢文龙微愕道:“那皇上为何又暗示大人,安排这场比武呢?”

龙锦涛压住了声音道:“文龙,我现在告诉你一个极密的消息,皇上指示这场比武是另有用意的,你知不知道边地发生了变化?”

谢文龙淡淡地道:“知道,现在是黄宗得势,那两个国师是属于红衣门的,因为在本地失了靠山,静极思动,想在京师另创一股势力!”

龙锦涛脸色微微交道:“你怎么知道的?”

谢丈龙不便说出黄秋枫的事,只道:“四叔在江湖上交游很广,来往的江湖朋友之间,多少都可以听见一点消息,最近京中红衣和尚遽然加增,四叔自然会注意到,稍作打听,知道他们都是不容于本地而被驱逐出来的,昨夜我把得到的消息告诉他老人家,略加判断,不难猜测到他们的用意!”

龙锦涛叹道:“晏老先生真是个有心人,象这种极机密的内幕的消息,朝廷广置耳目,才得到一点线索,他竟早知道了!”

谢文龙笑道:“江湖人广布四海,虽然不关心朝政,但各地稍有响动,他们一定最先会知道!”

龙锦涛道:“这件事我一定会奏明呈上对他们多加重用……尤其是晏老先生!”

谢文龙连忙道:“那可使不得!”

龙锦涛道:“晏老先生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对各地的民情吏治之了解,尤胜于朝廷的密探,对本朝的贡献太大了,为国为民,这种人才也不宜置闲……”

谢文龙笑道:“大人不明白,江湖人最怕麻烦,尤忌与官中连上关系。四叔以江湖闲散之身,才有机会得知许多消息,如果公开接受官家封赏,一般老朋友避之惟恐不及,今后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了!”

龙锦涛想想道:“这倒也是,等以后再说吧,现在还是回到本题,对比武之事,圣上曾加密示。要我来问你的口气,你是否有把握能击败他们!”

谢文龙道:“卑职一人之力是不够的,但如能得四叔与一些江湖朋友之助,大概没有问题!”

龙锦涛兴奋地道:“文龙!你放开手去办好了,找谁帮忙都行,这次比武一定要胜过那两个边憎。你不知道圣上对你的期望多高……”

谢文龙一怔,龙锦涛又道:“圣上的意思是最好能在比武会击败他们,令他们无颜在京师立足,自动离去,因他们在京师结交贵族宗室,已经引起圣虑……”

谢文龙道:“皇上怕他们会造反?”

龙锦涛道:“造反尚不至于,可是他们联络权贵,结成党派,对朝政是一大阻碍,小则使宗室倾轧,大则争机揽势,那都是圣上深恶痛绝之事!”

谢文龙道:“皇上既知他们不安本分,于脆将他们驱逐出京不就完了!”

龙锦涛一叹道:“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如果将他们赶走,引起边民的愤怒,发动叛乱,敉平起来,又不知要靡费多少人力财力,皇上不想轻动干戈,只希望能解战乱于无形……”

谢文龙不解道:“红派在本土失势,这些人还能起什么作用?”

龙锦涛道:“红黄之争是他们的家务,表面上还是一个的,侮辱了红派,反而促使他们团结一致了……”

说完放低声又道:“红黄之争,是朝廷制边的手段,这次黄教得势,也是朝廷暗中支持的,红教统制边民很久,势力已深入民心,如果不加以遏制,就很难控制了,所以朝廷也希望能利用这次比武的机会,一杀他们的威凤,一则显示本朝人才之盛,无论文武都不是边夷所能企及,再则也可以把这两个祸患遣四边境,让他们自己伤脑筋去!”

谢文龙呆了一果道:“导致其乱而制之!我没想到朝廷是用这种方法制边的!”

龙锦涛一叹道:“我们的国家太大了,四境尽是蛮夷番敌,悍勇不驯,个个都觊觎中原富庶而图染指,朝廷为保守这一片基业,岂是容易,五年前为了敉平回乱,朝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始克收功,元气未复,实不堪再度用兵,所以只好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这是你们江湖人不会了解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今我不惮其烦,向你解释这么多,就是要你明白朝廷的苦心……”

谢文龙点点头道:“我知道,昨夜我跟四叔商量这件事,还怕他们得宠于内宫,有点顾忌,现在知道了朝廷的意思,自然就可以放手应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