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解(第6/12页)

座中一时也静了静,沈放望向三娘,见三娘正在抚整自己的鬓发。她的鬓发本整齐异常,不需抚理的,但沈放熟知三娘,知她这是心理紧张所致。自己与她相识十年,还从没见过她这样。

他心里深知——袁老大如果过江,缇骑势力北张,他夫妇也必然无幸。但沈放虽是书生,却自有书生的勇气,他伸一只手握住了三娘的手。三娘被他一握,似乎就心定了很多,将指也扣住沈放的手。心想:丈夫虽不解搏击之技,但生性中也自有可以依靠之处的。

连那吴县令也知此事干联重大。那易杯酒虽远在淮上,但正是他在宋与金之间支起了一道缓冲的屏障。这些年淮南平定一大半也有赖于此。这时不由也声音稍紧地问道:“那骆寒到底现身了没有?”

在座人也多想知道这个结果。却听那金使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袁老大不知为何,突然停止北上,就耽搁在了镇江。好像是有人传说,在镇江附近的长江边上,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少年晃了一晃,牵着骆驼饮水。他行踪飘忽,谁又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骆寒了?就算是,别人也不知他意向所指。”

沈放猛地觉得脸上血一冲,似全身的血都冲向了脸上。紧紧握住椅子扶手,同时觉得三娘的手在自己手里也紧了一紧。夫妇两人心意相通,知道对方所思和自己一样:都又一次想起黑夜雨驿中骆寒的那一剑,那无可避让的锋芒与神采,那种逆行倒挫的激扬勇决。

沈放只觉心中一快,暗道:谁说宇内肃杀、江湖寂寞?有那么一个威行海内,势逼淮上的袁老大,就有那么个黑衣少年也在他身莅镇江时出来晃了一晃。虽只一晃,却足以让袁老大停顿下来,不敢北上。

还有谁敢说无人能撄袁老大之锋芒?只这一晃,那人虽锋芒未出,但已让众人看到他无惧无畏的锋镝之所向!

杜淮山长长吁了一口气,连那边的吴县令也神色一松。三娘子不觉心头略一轻松,见沈放与杜淮山一心两耳都注意着对面,不知怎么忽然有了一种自己重新是个女人的感觉——这话说来似好笑,从荆三娘出道至今,一开始就独掌蓬门,钗令所至,寻仇报恨,一向是没有机会觉得自己是个女人过。她一向也痛恨身边的男人,因为,几乎没觉得身边的男人像个男人过。直到嫁给沈放,虽暂获平静,但沈放一向有志难舒,心情悒郁,她也就要不时将之安慰,同样很少觉得自己仅只是个女子。这时,见身边两个男人为家国之事,势力消长全神贯注,三娘不知怎么第一次有了自己是个女人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好,是锋芒卸下,静满全身的感觉。

她不由望向楼下,门口的日影忽然一短,她一定睛,原来是有个人走了进来。

那是一个抱琴的少年。三娘看着他,不知怎么就觉得心口一静。那少年穿着一身旧衣,和常人没什么不同。只是没见有什么人一身旧衣在身时会象他那样让人看上去那么舒适,把一身旧衣穿出那样一种舒白,那样一种轻软。他抱着一张琴,步履从容,毫不出声地走到楼下左首窗边的木地板上坐了,把琴横在膝上。

三娘刚才还想到“男人”这两个字,这时看到这个少年却不知该再怎样评价,心里忽忽地想起了丈夫书房里她见到的静躺在书桌上的唐诗集中的一句:

怅卧新春白袷衣。

然后才想到,现在的时令可不是春天呀……

对面楼头仍是渲沸不止。却听完颜晟笑道:“吴大人,你该不会只是请我们喝这清酒吧。你们南人好像有一句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拔花枝作酒筹’。对酒岂可无花,又岂可不花。花呢?花来!”

那吴县令“嘿”然一笑,垂首沉吟道:“舒城地小,虽有营妓,都不过是土女憨娃,比不上江南佳丽,只怕没的有辱完颜晟大人尊目。这样吧——”他一拍手,上来一位家人,只见他低声对那家人嘱咐了几句,又道:“速去速回,挑几个象样的传来。”

营妓制度在有宋一代可算是一种十分残忍的制度了。凡是犯官家属,其妻其女,除了进宫为婢为奴外,就是发放到营里为妓,从此承欢卖笑,做起皮肉生涯来。最残忍的是每年一定的时候,她们还要到军营中轮值。所以一般士大夫的诗酒风流,流传坊里的蕴藉佳话,无不是她们血泪写成的。三娘子虽说来自社会底层,出身女伎,但怎么说还有一点起码的尊严在。若身为营妓,那等于身在最黑最黑的地狱,而且,永世无可超拔了。

所以沈放听说时,不由就废然一叹。那边众人却传杯换盏,没有谁在意。当时金人在宋地一向予取予求,子女金帛都不例外,何况几个营妓。过了一时,只听马车在门外停住的声音,众人久经欢场,也不在意。只一个金使问吴县令的师爷道:“一共叫来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