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江湖篇 第七章 约战少林(第2/5页)

方飞虹立刻仰头努嘴一声呼哨,清越的哨声直上云间。那正在碧空翱翔的神鹤听到这哨声,也长鸣了一声,俯冲了下来。这只神鹤身长一丈开外,双翅一展,足有三丈,从空中飞来的声势,飞沙走石,惊天动地,众越女宫弟子的马匹嘶吼不绝,竟然纷纷受惊。幸好越女宫子弟个个武艺精湛,熟练地勒住缰绳。方飞虹飞身下马,冲到神鹤的面前,亲昵地揽住它的脖颈,低声道:“小鹤乖,小鹤听话,告诉我你的主人们呢?”

※※※

嵩山山高万丈,居于天下正中,自古以来,世人称之为中岳,被历代君王视为王者之山,为各代君王所衷。秦,汉,北魏君王都曾在此祭奠过山神。太室山东南麓黄峰盖下秦代建有太室祠,后称中岳庙,此时正值此庙极盛之时,善男信女,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山中汉代所建的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闻名遐尔。太室阙,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时期,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五十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另有隶篆铭文,是书法雕刻艺术中的上上之选。

少室阙在少室山下,铭文叙述了大禹在古时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在阙的东北面,耸立着一块几丈高的石头,名为“启母石”。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上天,天帝施展法力,将大禹变成可以开山凿渠的力士,从此治水方有成效。

已有两百余年历史的嵩阳书院建于嵩山南路,自古才子辈出。院内汉代册封的将军柏至今高耸入云,清荫染碧,煞是引人。

但是,嵩山最为闻名天下的所在乃是位于少室山上的少林寺。寺院建在郁郁葱葱的丛林环抱之中,所以起名“少林”,意为建在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

此寺建于北魏年间,乃是佛祖达摩祖师自海而上,经南越蛮荒之地,过江都,后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建寺而成。达摩祖师在这里讲经说法,开坛论禅,从此确立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而在隋末唐初,少林寺又因为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佳话,身价百倍。现在身为天子的唐太宗李世民因为感念少林僧众的救命之恩,下了一道圣旨,钦赐少林寺的十三僧紫金袈裟,允许少林寺驻扎僧兵。从此少林寺确立了在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的超卓地位。也开启了被后世盛赞的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契机。

在大唐武林中,论剑道中的极至剑罡,剑气,以越女宫推为第一,论剑法变化,天山剑派当仁不让,论拳脚腰马功夫,则首推少林。所以有剑出天山,拳出少林,罡出黟山的口谚。

天下第一录的作者方百通每每谈到天下第一派时,往往犹豫不决,从来不下断语。实在是因为,黟山越女宫,嵩山少林寺和天山剑派顶尖高手层出不穷,从来没有分出过高下。但是,正是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下第一的盛名何等威风,即使武林中的绝代高手,游戏人间的世外高人也无法等闲视之。

就在彭无望勇闯洛阳的前一天,嵩山少林寺的大雄宝殿之内被放入了一封战书。

大雄宝殿乃是少林寺的正殿,殿中如来佛相高达十丈开外,金碧辉煌,宝相庄严。少林寺弟子对于大雄宝殿敬重有加,每天早晨,午后和黄昏时分,都有专职的弟子负责打扫,清洗佛像。每日在寺内巡逻的武僧更是将大雄宝殿视为巡查的重点,早中午各有三班一流好手在此巡视。但是,这封战书却是在正午十分,杂役弟子刚刚清洁完佛像,而巡寺的武僧正在大雄宝殿集结的时候,宛如从地底下钻出来一般被放在了如来佛像的手掌之上。然则留书之人轻功之佳,实令人匪夷所思。

战书被巡寺的武僧首领在最快的时间里送到当今少林寺的主持方丈无尘大师的手中。战书乃是黟山越女宫的宫主仙羽一剑左念秋的亲笔所书。上面写着:

无尘大师安好,自江左一别,匆匆三十年,光阴似水,滑指而过,实令人怅然若失。回想当年,嵩山之巅,拳剑论交,酣畅淋漓,令本宫神思牵绊,未敢一日或忘。当日之天下第一之争,平局收场,未分胜负,实为憾事。近年来听闻渡远大师羽化仙游而去,未有机缘再次领教大师旷世难逢的绝代武功,令人深有沧海遗恨之慨。

今膝前有一小徒,尽获本宫真传,隐隐有青出于蓝之势,特命其携本宫昔年所配之天痕剑,来会少林寺诸位前辈高手。

此战若越女宫侥幸胜出,则天下第一派之名终有归属,解去多年深悬武林同道心中之惑,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