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第2/3页)

“哦,那可真是值得期待呢。”

年轻人再一次若有所思地望向了他,“对了,您肯定听说过您的一位现在还健在的同胞,我敢打赌——列奥纳多·达·芬奇先生,您听说过吗?”

“这名字可是让我记起了很多事情呢。”

“就在几年之前,我们的苏丹曾要求达·芬奇先生为他建造一座横跨海角的大桥呢!”

埃齐奥不禁笑了出来,这件事情达·芬奇以前确实跟他提起过,他几乎立刻就能想象出他的挚友会多么热情地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那么这之后怎样了呢?我可没看到什么桥啊。”

年轻人摊了摊手,“设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想法太夸张了,苏丹最后否决了它。”

“怀才不遇啊!”埃齐奥叹了口气。其实这句话有一半是对他自己说的。此后,他指着另一座塔楼,“那是一座灯塔吗?”

年轻人随着他的指向看了过去,那是在船尾处的一座小岛。“是的,但它很古老了,大概有十一个世纪了吧。它叫做‘奇兹·奎蕾西’——呃,您的土耳其语怎么样?”

“很差劲。”

“那还是让我来翻译下好了。您可以称它为‘少女塔’。据传苏丹的一位公主在这里被蛇咬死了,所以我们就叫它这个名字了。”

“那位公主为什么会住在灯塔里呢?”

年轻人笑了笑,“据说是为了躲避毒蛇,”他继续做着导游,“您看,那里便是瓦伦斯引水渠了,看到那座双层拱桥了么?那是罗马人建造的,我小时候很喜欢爬到上面去呢。”

“那你爬得不错嘛。”

“您一定也会喜欢爬上去的!”

埃齐奥笑了起来,“嘛,谁知道呢?”

年轻人张开嘴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有些亲切地看着埃齐奥,而埃齐奥很清楚他在想些什么:呵,想逃脱岁月束缚的老人家啊。

“你的家在哪里?”埃齐奥开口了。

年轻人有点不屑回答,“哦……圣城。对了,我是说是我们的圣城,麦加和麦地那,每个虔诚的穆斯林一生中都必须要拜访一次的地方。”

“这么说,你很早就完成了朝圣咯?”

“当然可以这么说。”

此后他们两个再也没说什么,默默地看着船驶进了金角湾。“欧洲的城市可没有这样的轮廓。”埃齐奥感慨着。

“是啊,但是这里还是欧洲的土地,”年轻人指着博斯普鲁斯海峡对面插了一句,“那边才是亚洲呢。”

“是呢,有些边境线即使是奥斯曼帝国也无法改变。”

“那可不多见。”年轻人立刻回敬了一句。埃齐奥感到自己触动了这个“小爱国者”的神经,于是他们决定换个话题:“对了,你说你是佛罗伦萨人?但是你的衣服不像是那里的样子啊,并且……恕我直言,你看起来已经穿着它们很久了,难不成您经历了很漫长的旅行吗?”

“是啊,很久。我十二个月之前从罗马动身,去寻找……某种灵感。而找着找着……我就来到了这里。”

年轻人盯着埃齐奥手上的那本书,但他什么都没说。埃齐奥并不想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于是他继续欣赏起了城墙上的景致。港口中停泊着世界各国的各种船只,他们的帆船慢慢地驶了过去。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亲就跟我讲过很多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埃齐奥还是开了口。“那件事情就发生在我出生的六年以前。”

年轻人很小心地把他的星盘放进了肩上的背包里,“我们管这座城市叫做‘科斯坦提尼耶’(伊斯坦布尔的古称)。”

“这不都是一个意思嘛?”

“因为现在我们是这里的主人。不过你说的也没错,管它是什么科斯坦提尼耶、拜占庭、新骡马还是什么老骡子的,区区名字又能区别出什么呢?据说穆罕默德还想把这里改名成‘伊斯坦薄尔’,这意思是伊斯兰教的兴盛之地。不过这只是个传说,但还真有人已经用起了这个名字。当然,稍微受过教育的都清楚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伊斯坦布尔’才对,”年轻人顿了顿,“那么,您的父亲讲的又是个什么故事呢?勇敢的基督徒被邪恶的土耳其人打败了,是吧?”

“不,他可不是这么讲的。”

年轻人叹了口气。“我还以为,所有讲故事的人都会按自己的喜好来为故事添油加醋呢。”

埃齐奥直了直身子——这趟旅行让他身上的大部分肌肉都得到了恢复,但有那么一侧还是有些疼。“你说得没错。”他安慰了年轻人一下。

而年轻人则善意地回报了一个得体的微笑。“是啊!我很高兴,科斯坦提尼耶愿意接纳任何人,无论人种与信仰!就算是以前的那些拜占庭遗民,我们也一律接纳。至于像我这样的学生,还有像你这样的旅行者,那就更不用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