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刘易斯小传(第5/6页)

托尔金虽然也为《空间三部曲》唱了赞歌,但似乎内心并不喜欢。托尔金也许认为,刘易斯从自己这里获得了宗教的启迪,就迫不及待地将其贩卖出去,刘易斯成为了新教的传教人。而英国则有数百年新教和天主教相互迫害的历史,古怪孤僻的天主教徒托尔金,对此是很敏感的。

1944年,诺曼底登陆,艾森豪威尔在致将士书中说:让我们祈求万能的上帝祝福这伟大而崇高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样在诺曼底,战争前大获成功的海明威在战列舰远望40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炮齐轰法国海岸,从此除了《老人与海》,他再无成功之作,1961年吞枪自杀。

战争结束了,如果刘易斯再等待些时日,《黑暗之劫》也许会变得更加阴郁:科学家果然登场了。

1945年8月,美国最新发明的原子弹袭击广岛和长崎;同年,随着德国覆灭,德国在奥斯维辛以极其科学而且高效的方法灭绝数百万犹太人的滔天罪恶为世人所知。西方知识界有人说,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1932年出版的《美妙的新世界》(作者赫胥黎和刘易斯同样毕业于牛津大学)以及1949年乔治·奥威尔的《1984》,标志着威廉·莫里斯式田园牧歌的乌托邦社会理想彻底沦丧。

与此同时,年过半百的刘易斯和托尔金,开始编织他们梦中的乌托邦神话世界。

战后

1950年,刘易斯六十二岁,《纳尼亚传奇》的第一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出版面世,这个故事可以上溯到1940年的伦敦大轰炸,还可以上溯到刘易斯童年时的《彼得兔》和《丛林之书》。

之后,刘易斯一年写出一部,终于在七年时间内完成了这部长达七卷的巨著。

当初,刘易斯和托尔金约定要各写一部神话作品,如今刘易斯大获成功,并在1956年荣获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卡内基奖。这距离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大获成功,已经过去了十余年。直到1954年,《魔戒》才面世,而且首印仅3500册。刘易斯大加赞美,称这本书“前无古人”。而托尔金说:“我欠刘易斯的债永远也还不完,那不是‘影响’二字所能概括的,那是莫大的鼓励。长期以来,他一直是我唯一的读者。”

但是好朋友的岁月已经到了尽头。护戒联盟的四个好兄弟中,最终也只有佛罗多自己面对魔王。

托尔金不喜欢《纳尼亚传奇》是人所共知的,或许是因为他主张神话故事本身就有意义,《纳尼亚传奇》的寓言形式和说理味,是他不喜欢的,他还认为刘易斯并未深刻思考宗教观点,就匆忙写成文字;也有人说是因为刘易斯一直是他的追随者,如今却大获成功,这让托尔金不悦。总而言之,这是魔幻文学界的一段公案。

两人最后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反对将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

无论如何,因克林是一个伟大的团体,在大战之间的文学团体中,只有看似不起眼的、烟雾缭绕、嗜好威士忌的因克林孵化了两部二战后最伟大的魔幻作品。

日后,《魔戒》首先拍成电影,托尔金扳回一局,之后《纳尼亚传奇》搬上银幕时,许多拍摄《魔戒》的电影人员加盟而来,两位故去的老朋友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最后的合作。

刘易斯的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现在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了。和他共同生活了许多年的摩尔太太死于1951年。1952年,小有名气的美国女作家乔伊·格雷莎姆因为刘易斯的书而结识刘易斯,两人的关系亲密起来。乔伊回美国办妥离婚手续,便带着两个儿子回到英国,和刘易斯一同生活。

托尔金很不喜欢这个很有主见的、坚定的美国女人:她离过婚,还是新教徒。他和刘易斯更加疏远,每周例行的见面没有了。

刘易斯晚年的生活平淡安宁。乔伊的儿子回忆刘易斯看书过目不忘,而乔伊也毫不逊色。

刘易斯保留着因克林带来的爱好:烟草、美酒和炉边谈话。他上午读一两章《圣经》,然后答复来信,下午则开始写作。他常常祈祷,如果祈祷时有人闯入,也丝毫不恼。

刘易斯依然住在那栋曾经人来人往、高朋满座的老屋内,他依然享受着和哥哥长达六十年的亲密友谊,虽然华伦时常会酗酒过度。

1954年,刘易斯离开了任教三十年的牛津大学,前往剑桥。从此和托尔金往来更少。到了1956年,乔伊的骨癌已经发展到了晚期,长期卧床。两人于是在病床边结婚。这一年,刘易斯已经是五十八岁的老翁,乔伊则是四十一岁。婚礼上没有邀请别人。

刘易斯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从没有想到,在年过花甲之时,还会享受到二十岁时的欢乐。

原本被大夫认定活不过1956年的乔伊,在骨癌的晚期又活了四年。他们的养子也是个基督徒作家,他声称有一次在刘易斯和乔伊相互扶携的背影上看到了光环,不禁悲从中来:他知道乔伊不久于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