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伦与露西恩(第2/4页)

他在一份《魔戒》附录六的草稿中写道:

我有时(但不是在这本书中)用Gnomes代表诺多族(Noldor),用Gnomish代表“诺多族的,诺多语”(Noldorin)。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些人仍然记得Gnome一词与“知识”有关。须知,那支民族的高等精灵语名称——“诺多族”,其含义就是“拥有知识者”,因为诺多族从一开始就在三支埃尔达宗族中十分突出,既是由于他们对世间今昔万物的知识,亦是由于他们对更多知识的渴望。他们无论从正统理论还是大众想象来看,都与“地精,侏儒”没有丝毫相似之处。我现在觉得这一转译太容易引起误解,已经放弃了它。

(顺便说一句,我要提到他[在1954年写的一封信中[4]]还说过,他十分后悔采用“精灵”这个词,因为该词已经“承载了过多令人遗憾的意味”,这种意味“太难克服了”。)

身为精灵的贝伦遭遇的敌意,在旧版《传说》中是这样解释的(见第39页):“所有森林王国的精灵都认为多尔罗明的诺姆族是一群奸诈的家伙,残酷又不讲信义。”

“仙灵”(fairy,fairies)这个词被频繁用来形容精灵,很可能令人有些费解。例如,树林中飞舞的白蛾,“缇努维尔身为仙灵,对它们熟视无睹”(第38页),她还自称“仙灵公主”(第61页)。文中还说她“施展她的巧技与仙灵魔法”(第69页)。首先,在《失落的传说》中,“仙灵”(fairies)就是精灵的代名词。在那些传说中,还有几处提到了人类相对于精灵的身材比较。家父在创作早期对这些问题的构思有些举棋不定,但他显然构想过一种随着漫长岁月流逝而改变的关系。他是这样写的:

起初,人类的身材几乎与精灵一样,当年仙灵要大得多,人类则比现在小。[5]

但精灵的演变极大地受到了人类来临的影响:

随着人类渐渐强盛,人数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仙灵们渐渐隐褪,变得又小又脆弱,透明如同薄纸,而人类更大,更紧致、结实。最后,人类乃至几乎所有生物都无法再看到仙灵。[6]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词就假设家父把这个传说里的“仙灵”想象成“透明如同薄纸”的生物。当然,多年以后,当第三纪元的精灵进入中洲的历史,他们丝毫不像现代意义上的“仙灵”。

“神灵”(fay)这个词则较为难解。在《缇努维尔的传说》中,该词经常用于形容美丽安(露西恩的母亲),她来自维林诺(被称为“诸神的女儿”,见第37页)。但该词也用于形容泰维多,他被描述成“披着野兽外形的邪恶神灵”(第66页)。《失落的传说》别处也曾提到“神灵和埃尔达的智慧”、“奥克、恶龙和邪恶神灵”、“树林和山谷的神灵”。最值得注意的很可能是下面摘自《失落的传说》之《维拉的降临》的段落:

他们身边生活着众多的神灵[7],这些神灵有的司掌树木和树林,山谷、森林和山坡,有的清晨在青草中歌唱,傍晚在挺拔的谷物中吟诵。他们当中有奈米尔(Nermir)、塔瓦瑞(Tavari)、南迪尼(Nandini)和欧洛西(Orossi)[草地、树林、峡谷和山脉的神灵?],他们是神灵、小精灵、小妖精[8],还有其他不曾得名的,因为他们数量极多。然而他们绝不能与埃尔达[精灵]混为一谈,因为他们在创世之前就已存在,比世间万物都要年长,并且不属于世界。

另一个令人费解的设定关系到维拉所拥有的力量,他们可以左右那片遥远的大地(中洲)上人类和精灵的事务,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头脑和心灵。这个设定不单单在《缇努维尔的传说》这一篇中出现,但我找不到任何解释,也得不出任何普遍的结论。举例来说,第76页提到“维拉引[胡安]来到……一处林间空地”,在那里,逃离安格班的贝伦和露西恩躺在地上;她还曾对她父亲说(第80页):“全靠维拉解救,他[贝伦]才免于惨死。”以及,在露西恩逃离多瑞亚斯那段故事(第54页)中,“她没有进入那片黑暗区域,而是重新鼓起勇气,继续前行”后来被改为“她没有进入那片黑暗地区,维拉在她心中点燃了新的希望,所以她再次继续前行”。

关于《缇努维尔的传说》中提到的名称,我要在此说明:阿塔诺尔(Artanor)对应后来的多瑞亚斯(Doriath),又称“方外之地”;在阿塔诺尔北方横亘着“铁山脉”,又称“严酷山脉”,贝伦就是翻越这道屏障而来,后来这道山脉被改成了“黯影山脉”埃瑞德威斯林[9]。在这道山脉另一侧是“黯影之地”希斯罗迷(希斯路姆),又称多尔罗明。精灵苏醒之地名为帕利索尔[10](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