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王老板很生气(第2/3页)

尤其是宝岛,罗媛在了解之后,感觉这里就是一个未被挖掘的大宝藏。

大家往常提到宝岛,印象更多是这里的综艺、偶像剧或是琼瑶剧,这些都是内地人民对这里的大概印象,至于宝岛的电影,大家基本上都是嗤之以鼻。

尤其是最近这十年,宝岛电影能够取得高票房的真是屈指可数,这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真正的两次,都不用两只手,一只手甚至就能数的过来。

但其实宝岛电影也有过自己辉煌的时间,就和国内一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宝岛电影新浪潮中,实际上诞生过不少耳熟能详的佳片。

像是非常经典的作品《搭错车》,讲述宝岛的退伍老兵哑叔养育养女阿美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还有一支经典插曲,叫做《酒干倘卖无》,感动了不知道多少人,还有像是《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这些优秀歌曲,也同样出自这部电影。

除了《搭错车》之外,还有《光阴的故事》、《小城故事》、《早安宝岛》、《蓝色大门》、《暗恋桃花源》、《运转手之恋》等等很多优秀电影,这些都是来自于宝岛。

这段辉煌来的很突然,也很短暂,到了新世纪,宝岛电影很快就没落了,尤其是最近这十年,更是几乎在亚洲电影市场消失掉。

究其根本,就是他们的路走岔了。

纵观宝岛电影的历史就会发现,这里的电影导演太过钟爱文艺片,就像是八九十年代的内地电影导演一样,满脑子想的都是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最重要的是该如何获奖。

一直到冯导的贺岁片,张导的《英雄》大片出现,国内商业片导演的地位才渐渐上来,再随着好莱坞电影越来越看重这个市场,华夏电影的氛围才渐渐朝着商业化靠拢。

而宝岛更惨,他们沉浸在电影新浪潮的美梦当中,比国内的导演‘醒’的更晚,或者说压根就是在装睡,这里的很多导演比国内的更加偏激,哪怕到了新世纪,依旧对商业电影不屑一顾。

故步自封之下,文艺片电影自然不敌剧情、特效都更加精彩的商业片,市场也跟着电影的低迷票房而低迷。

目前宝岛电影市场更像是一块放逐之地,别说好莱坞不重视,就连临近的港岛和内地电影都不重视这里。

而且宝岛电影每年的票房排行榜上,有些时候前十都看不到一部本土电影,可见宝岛电影混的是有多么的凄惨。

但惨归惨,人才却不少。

尤其是文艺向的导演人才非常多。

罗媛虽然不太看重文艺片,可这种类型的电影却也是一个成熟影视公司不可或缺的。

因为一家影视公司,不该只看重单纯的利益,还要有精神追求,就像是有钱人一样,你光有钱那就是土豪,是暴发户,但要是你有些文雅的爱好,那么你就不一样了,说不定还会被冠以儒商的雅号。

影视公司也一样,急需要商业片赚钱,也同样需要文艺片获奖。

两手都要抓,才是硬道理。

所以为了挖掘这里的人才,罗媛甚至专门出差来到了宝岛,亲自拜访了几位知名导演。

但是过程并不顺利,几位大导演对于来内地拍戏表示意动,但也顾虑重重,罗媛在接触发现这些问题后,在心里也是给自己提了个醒。

虽然刚开始受挫,但罗媛并没气馁,邀请不到这些老家伙,她就把目光盯准了宝岛年轻一代的导演。

罗媛看重了几个目标,觉得是不错的人选。

而在罗媛和这些年轻导演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和之前那些知名大导演完全不一样,后者顾虑重重,前者却特别的有冲劲儿,尤其对于华艺提供的机会,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度的渴望。

某位年轻导演甚至在吃饭的时候,悄悄和罗媛说了一句话。

“罗总,我觉得现如今的宝岛电影市场就像是一个牢笼一样,我们全都是被囚禁的人,出不去这里,我们就看不到未来。”

罗媛对这番话深以为然。

她在宝岛这边谈好了六位优秀的年轻导演后,又去了港岛一趟,在这里又签下了三名导演。

港岛的导演对于商业是有十分优秀的嗅觉。

因为这里的电影市场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偏,大家都是冲着票房去的,不然那个年代,港岛电影这边也不会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了。

随后罗媛转会内地,闪电出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并购了四家电影公司,又拿下了几位自己中意的电影电视剧导演,至此,罗媛的计划基本上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了。

至于剩下百分之十,罗媛是希望签下几名知名导演的,毕竟那些青年导演光是有潜力并不够,他们还不足以担当大任,而罗媛需要找到一些有实力,身经百战的导演,来分担聂唯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