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第2/4页)

许攸转口顺着袁绍的意思道:“主公说的是,张邈不是这样的人,是臣想得太浅薄了。”

谋士们一多,每一个人出的主意就不一样,袁绍喜欢听他们出主意,又不乐意看他们争执扯皮的场面,最终决断的时候犹豫不决,分不清谁的主意是最好的。于是按照自己本身的眼光来判断,他感受到为于此处将受到张邈拦路束手束脚,若要强攻将付出巨大代价,袁绍权衡得失觉得留在这里弊大于利,于是下令,命部分将领驻军于此,自己则率主力部队往北走,不攻陈留了,转而去攻打东郡,兴师动众,战鼓震天响亮,直攻黎阳!

袁绍想着,他直接将刀子捅到兖州最重要的东郡腹地,就不信那曹操还能忍得住!

曹操这次一定会亲自带兵来与他打一场,这将是他们之间你死我活争斗的第一战。

为此,袁绍加了更多兵力来此,攻势汹汹,数倍于黎阳守军的攻打令黎阳守城军感到压力巨大,后方曹操派人递来消息,要求黎阳守军且打且退,能守则守,迁徙部分人战略性后撤,随援军汇合屯兵于濮阳,东郡与司州相邻的一片区域就这么让袁绍吞进了嘴里。

袁绍之军气势大盛,欢呼雀跃,人人都道曹操实力不济怕了他们主公,对曹军更为轻蔑,本该高兴的袁绍,打了胜仗反而生气了。

“你说什么?!曹操又回去许昌了?!”

“也,也许曹操后院不稳,后方出事了也说不定。”

谋士们被袁绍那怒火中烧的反应吓了一跳,纷纷为此找理由。

“曹操与主公不同,他为人臣子,要奉养天子,头上压着个人,随时都可能扯他后腿,后方的夺权争执不会少,他回去许昌,也许是有人叛乱呢?”

袁绍好半天才压下怒火,下属们为曹操找了个忽视袁绍的理由,总算让丢了面子的袁绍找到了台阶下。

郭图趁机进言道:“主公何不趁此机会给予曹操沉痛一击?趁着他无暇顾及此,何不继续进军,往东郡腹地濮阳打,好将兖州撕开一道口子?”

沮授却不赞同道:“初次交锋,主公的后勤补给还未跟上,若一路打去濮阳,战线就拉得过长了,我们从司州攻到黎阳渡过了河流,再进一步就需要绕越山脉,如此兜兜转转,一路上运粮点跟不上,不如稳一些打,在黎阳屯兵一阵子。”

郭图捏尖了声音斥责沮授:“你见过谁打仗打下一仗就束手束脚的?现在不趁他病要他命,难道还等着曹操收拾好了后方以全力还攻打我们吗?我们越早打下更多的地方,越能令他损失惨重!谁打仗不是趁着士气旺盛连攻数城?才打下一城就要主公屯兵运粮,你打到明年去,都打不下一个郡的!”

沮授憋红了脸,反驳道:“曹军至今毫无动向,却不代表他没有实力了,他毕竟也是四州州牧,更有为陛下平叛的大义,主公攻打曹操,在天下人的眼中就是在攻打陛下啊!强盛的士气在天下人的谩骂与鄙夷中能一直持续下去吗?越是攻克更多的地方,离开了主公治理范围内,越有更多的人来以此中伤主公,贸贸然攻占数城而不顾及名声,那是给了曹操反击我们名正言顺的借口!”

袁绍厉喝道:“够了,吵吵嚷嚷像什么样!”

谋士们多了就是这点不好,他喜好谋事,出征在外身边带的人也多,多了就喜欢掐,喜欢互相抬杠,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服气谁,各有各的理,还说的很有道理。

袁绍警告瞪视二人,见他们纷纷闭上嘴巴低头认错,这才说道:“曹操有为天子平乱之名占据名声,我要大举攻打曹操,也一样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你们这些,谁的文采最好,可为我写下讨曹檄文,言明曹操罪孽,他挟持天子在前,而我是在勤王保驾!”

他有什么样的要求,谋士们自发地就会前来为他分担,不久,就有谋士陈琳自荐愿意做此事,袁绍命他即刻提笔挥墨写下檄文。

这陈琳本是何进的谋士,文采斐然,于战略造诣不深,嘴皮子、笔锋却犀利地很,骂起人来洋洋洒洒,数千字檄文一气呵成。

从曹操出身宦官之后,祖父是曹腾执掌朝政,与宦官集团放横虐民。到父亲曹嵩贪赃枉法,占据大司农之位中饱私囊偷窃国库。再骂曹操专横跋扈,残害忠良,侮辱帝王,乱用律法,擅自任免朝堂官员,专权弄国!文中提起曹操专权以来造成的灾难,各地发生天灾**,官府鱼肉百姓,蹂\躏民间,曹操的兵卒到处烧傻抢掠,无恶不作!

怎么难听怎么骂,骂完再吐点唾沫,踩上两脚。

文末,陈琳颂扬了袁绍整个义兵救国,匡扶社稷的功德。

袁绍见之,满意极了,读这酣畅淋漓的骂曹操之语,只觉得有别样的快意,他如今算是见识到了这些文人嘴皮子的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