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在偏僻的山下农村,比起用钱财来购买东西,百姓们更加倾向于以物易物,因曹操重视农耕织业,治下几乎全民皆农,全兵皆农,不仅男人要种地,女人、老人也要种地或织布,脱贫致富,靠的是老百姓们勤劳的双手,更是轻徭役,薄赋税。

老翁絮絮叨叨地与他们说起这些日子以来的转变:“咱们这地方,之前安稳了一段时间,没多久又乱起来了,乡民们待在村子里,总能听到半夜里有大批人马聚集靠近又走远的声音,大家都害怕着呢,唯恐军队来了,将米粮都征调走。若是连粮种都没了,那日子是真没了盼头。今年是旱年,粮食的涨势本来就不好,又有大批男丁被征调走,地里就更加没人干活了。”

他说起了那些被袁州牧征调走的男丁又被曹州牧安排回乡耕种,村里有了男丁,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也是在前一段时间,县令带了一批人来教授大家伙造纸的法子,其中学问多着呢!用的原料不同,手段不同,造出来的纸也不同,俺现在做的,是普通百姓就能够造出来的纸,只要打浆认真,一般人家用来写字是足够了,价格也便宜,做礼物送人却是拿不出手的。”

老翁自豪地说道:“俺打浆技术好,村里的秀才都喜欢来问俺买纸的,郎君看看这些,若是满意可用官府规定的粮食价额交换。”

造纸不费力,像老翁这样年纪大的也能胜任,需要的是细致与耐心,比例不同,造出来的纸手感质地也不同,若是有人钻研,多造出些花样也是可以的,他们村子小还不明显,像县城里头,都出现好几个用来造纸的作坊了。

胡昭抚摸胡须沉吟了片刻,对曹操胆大包天的政令竟一点都没感到意外。

那个人,确实是有这样的魄力去打破城规的。

看看这儿的百姓接受多好?用不了多久,境内的读书人都会用上纸,百姓们会将其看做是一样稀疏平常的物品,曹操的目地也达到了。

豫州经历战后,今年的收成果真不好,胡昭地处距离兖州比较接近的颍川境内,因有官道运输粮食来此,这里的百姓还不至于断了粮食,官府以粮换物的举措,似乎也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

“照着曹操这样挥霍,兖州的存粮能支撑到来年?”弟子在胡昭身边小声问道:“兖州底子也没多少,那曹操又不像袁绍出身显贵……”

胡昭揉了揉身边小豆丁身形的弟子,温声道:“看实物不能只看表面,曹操底子未必比袁绍差,也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出身,他才能走得比袁绍更远。”

胡昭谢过了老翁,交出粮食,接过手中洁白中带有些瑕疵的民造纸,又带着弟子往村中的集市走去。

村里的集市有些简陋,不过是各种茅草与树干打造成的摊位,其中多是当地的民众以物换物,有村中的小吏走访其中维持秩序,村民们自发组建了当地的乡勇们来负责集市的安全,由小吏指点调配着。别看这村子破败贫穷,集市之上人丁还真兴旺得很,有叫卖的,也有人走访其中等待着换购的。

“豫州当地的富户商贾,豪门大族都往南面逃难去了,”小弟子好奇地东张西望,亦步亦趋地跟在胡昭身后:“没想到这么小的村子也有组建起这样规模的集市。”

至少村民们最基本的生活物品交换得到了保证,还有粮食流通其中,大伙儿家里但凡是有人做事的,便是织布、砍木头的活计,都能换到粮,不至于在大冬天的挨饿。

“这么小的村子会有,那么其他大一些的村子也会有,”胡昭笑着,又去采购了过冬的衣物与些许肉干、腌菜。

这时,只见有见到喜色的衙吏拿着铜锣敲打着过来,身边跟着两个帮吏,村民们听见声音纷纷聚集来此,却听衙吏高声喊道:“县令接到上头指令,现征调男丁在咱们村外荒地开坑良田,冬日寒冷,凡是答应来开坑田地的,管饱管缓和,有饭吃,还有调配来的衣服,荒地开垦完成还有奖赏哩!”

“大冬天的,开恳了新田也不能种粮啊!”百姓们窃窃私语,然这荒地不是他们自己家的地皮,相当于官府雇佣人来干活,愿意赚一笔的都可以去劳动。

“左右天寒无事可做,能多一件可以做的事为家中增加收入,俺们自然也是愿意的。”

“是啊!还管吃管衣裳,还有粮面做薪酬!”

敲锣打鼓了没多久,就有人去寻找衙吏报了名,有了第一个,此后第二、第三络络不绝。

胡昭围观了片刻,便打算带弟子回山里了,天冷了他也不准备多出来走动,或在家中煮酒弹琴、修习典籍,或教导弟子,写写文章,练练书法。闲云野鹤的生活自在悠闲,冬日最美妙的滋味,就是在初雪来临时居于暖庐,遥看窗外枝头鲜艳的梅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