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5/6页)

前三年的大学班中,对于类似的风气并不那么热烈,直到大学的第四年,这些即将毕业的准学生官,逐渐兴起了拉帮结派的风气。他们会有意识地与未来能够同朝为官的同窗处好关系,也有慕强心里,会聚集在成绩好,能力好,家室又高的学子身边,以图未来官途能多一个朋友、引路人,少一个敌人。

比如袁绍,他相貌俊美,身型高挑,成绩、家室、性子全部都好,身边时常会有学子们来与他说话。

而大学三年级末的考核中拔得头筹的曹瞒更是引来了不少人的注视,他虽是宦官曹腾之后,可他的父亲掌管着大汉的钱袋子!

想要与曹瞒套近乎的人不知凡几,除了同龄的,就连即将毕业的五年学子都会来藏书阁与曹瞒聊天。

袁绍与人为善,谦和礼貌,骨子里却有矜贵孤傲,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有那么几分距离。他会与家室相当的权贵子弟说说笑笑,对于地方上考入太学的学子,则自带几分疏离的贵气,也正是这份与众不同的贵气,让更多的地方学子追随他、吹捧他,同住的许攸就是其中之一。

曹瞒则接地气的多,可他总喜欢问人刁钻的问题!

所有人在与未来的同僚们沟通、联络感情,就他一个一门心思学习,整天钻到藏书阁去钻研竹简,逢人就问,丝毫没有与人结交的心思。

先生们看在眼里,对曹瞒的心性赞许有佳,就连大学总长荀绲都道:“曹瞒有做大将军之资。”

大学之中,学子们往往喜欢为有名望的同窗品评出“风云人物”,每一代学子之间都会评个“八俊”,这八俊,受众人追捧,获得名士的声望,可做学子之间的领袖,李膺就曾是先帝时期太学中有名望的八俊之一,又如那汉宗室出身的学长刘表就是今年毕业生中的八俊之一。

在曹瞒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被评为了如今的“八俊”之首,在学子中有着近乎学神的声望。

从大学的第四年开始,先生们开始教导学子们“如何治世”。

竹简上的理论知识是重要的环节,除此以外,动手能力也是学子们需要考核的地方。

桥玄授课时便严厉对所有大四的学子们说道:“你们未来是朝廷的新官,几乎每一位从太学毕业的学子,都拥有比其他私学更多的机会,拥有更加平坦的仕途与未来。但你们要记住,做官可不是坐在高堂之上摆架子,一身官袍也不会让你们看起来有多么威严,做官治世的基本,是从实际开始。”

其实早在前三年,先生们就已经将学子们的文人浮躁打磨地差不多了,桥玄说起从实际开始的言论,大部分人都是赞同的。

桥玄又道:“太学设立百工课,可不是为了让你们以后去做匠人,而是为了让你们了解百工是做什么的,这门课很苦,很累,考核标准又严格,但我希望你们不要轻视它的地位。因为百工,是治世的基础,无论是铸造、冶炼还是打铁、编竹篮,这些庶民们做的事情,你们唯有了解了,才知道该怎么去管理。”

开课之前,桥玄为学子们做好心理辅导,他郑重道:“学习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不是你们自以为是的理由,脚踏实地才是真,切莫好高骛远,目中无人。”

曹瞒一听,这百工课竟是治世根本,又让桥子那么重视,不由来了精神,他挺直了背脊,目光炯炯有神地盯着桥玄。视线不由瞥到了他带来的包裹之上。

桥玄微微一笑,打开了包裹,为学子们分发工具。

锯条是用来据木头的,墨斗是用来测量与建造东西的,冶炼需要风箱暂时带不来,但有专门的冶炼室由学子们去实践学习,打铁时需要抡起的大锤足有二十斤重!

就连考核,都要求学子们靠自己的努力与合作建造出一座能供人居住的房子。

除此以外,还有养蚕、纺织,中医药等各类旁门知识,不要求学子们学精,却一定要知道最基本的内容。

大部分学子在这门课的考核上都勉强拿了及格,只因为它们实在太杂,就连考核要点都部分看过,部分没看过。

先生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为众人讲解到位,唯有布置课业,引导学子们自己去课后探索,才能懂得更深层细致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藏书阁中四年级、五年级的学子们最多的原因。

前三年没有学习压力下曹瞒都能整日里泡在藏书阁,到了第四年,更是恨不得在藏书阁住下,整日里埋首学习,量积累地越来越多,却往往苦恼于自己所知太少,恨不能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这世间的知识实在太多了,还剩下两年的学习哪里够?就是再学上个二十年、三十年都不一定能够学个透彻。

思及此处,曹瞒对于全能的桥玄那敬仰如滔滔江水纷涌而来,他即兴作赋,将此前欠了桥玄的赌注写了下来,对着桥玄一顿吹嘘。